“這樣的話不是和我們的宗派差不多嗎,在恒元星上宗派在普通人中所表現出來的角色就是保護者的形象,普通人也對宗派有宗教式的敬畏感。”小幺說。
李燁清理出一片空地,帶著大家坐在上麵:“以我目前了解到的來看的話我認為是不一樣的,普通人對宗派敬畏是因為宗派強大的現實能力,它能夠在入侵勢力到來的時候進行反擊,普通人的生活在被製定好的情況下這種敬畏感就帶有一種形式感。
而宗教的信仰是不一樣的,人們寄托的是自己的精神意誌,這種意誌是自由自願的,它並不會因為外界的影響而帶來主觀上的影響,當一個人有堅定的信仰時即便身處其它宗派的大本營也不會更改。這樣的信仰隻是用宗教的形式表達出來,與宗教本身並無關係。
所以說,宗教才形成一種的崇拜對象,在地球上的話我可以一一列舉出來,而比如現在,比如我現在要考慮的宗教就以自己為崇拜對象,你可以仔細想一想,在恒元星上普通人敬畏的是你們的宗派呢還是宗派中的某一個人或某些人?此中區別本質上不相同。”
小幺恍然大悟,不斷點頭,他理解了李燁話中的意思,實際上拋開這些複雜的理論不談,最終想說的不就是得益對象不一樣嘛!
他創建宗教的目的隻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至於這些普通人是以怎樣的方式寄托自己的信仰的根本就不重要。
還是那句話,神不在乎!
“百年以前你的實力還遠遜於我,而今我竟看不清深淺,其中果然是有緣由的。”八十七別有深意地看了李燁一眼,話中的褒揚之意溢於言表。
“謬讚了。”李燁搖了搖頭,他的這些想法實際上大多數都是地球人那些偉大的哲學家們的成果,在任何地方都適用。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先驗概念正是如此,如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這樣的概念並不會因為地球文明相對落後就無法發現。
實際上到了現在李燁恰恰發現,地球的科學發展速度遠遠跟不上人文哲思的發展速度,盡管說主觀是客觀的反應,因為有了新的科學技術的發明發現才更新了人們的理論武器,一旦更新過後思想又把科學遠遠甩在了後麵。
當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時候鐵器才剛剛發明出來呢……
就如同詭異的輪回的時尚圈一樣,實際上人類的思想並沒有如何長足的進步,隻是在不斷的打開、閉合循環之中,而那些拓寬思想視野的先進理論又大多隨著個人的消亡而消亡在曆史之中,就如同這本書注定隻能為宇宙的熵增提供微不足道的支持一樣(可能還不及吃一頓飯拉一泡屎)。
這些固定的思維是注定難以突破了,一個十分簡單的例子,足跡的形成有哪幾種方式呢?人們想破了腦袋也就隻有赤足、穿鞋、船襪。裹一片布在腳上實際上就是襪子,穿木屐實際上也是鞋子,把足底的紋路抹平也是赤足。
還有,外星人究竟穿不穿衣服,如果穿衣服的話他們的衣服款式會怎麼樣?我們驚奇地發現如果外星人穿衣服的話那麼他們的服裝款式也不會有如何的形式上的革命突破,科學小說中常用的就是衣服可以自己變幻花紋,實際上仔細想來的話就和移動支付與現金支付之間的區別一樣。
正是基於理論中的種種和這100年中觀察到的種種李燁才會對未來抱有絕對的自信,這個魔星,終究是和地球處於同一宇宙的魔星,不會出現1+1等於3的情況。
“軍隊已經在各地進行維穩了。”討論間隙,伊莉絲對李燁說。
“李耀找到了嗎?”
“他已經趕回來了。”
“好。”李燁現在在國家管理上唯一能夠信任的人就是李耀,當初同一批走過來的隻剩下了他一個男人,這不知是該高興還是該傷心。
眾人自然不會在這裏久留,接駁的飛行器過來後他們就返回主城區之中,此時CBD天皇廣場附近全麵戒嚴,全副武裝的機器人部隊和軍隊封鎖了整個廣場,原本被扣押在這裏的各國要員也被釋放,隨著李燁的出現和野元凱的投降,這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就這樣算是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