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找匠人(2 / 2)

一家人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地種,也就滿足了。

大工匠們的出現,提高了人們生活質量。也豐富了人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推進文明社會的進步。

在兩千年前,各種手工工藝,也都發展起來了。

齊明劍問二哥:“那個做編織活的工匠叫什麼?”

二哥說:“篾匠。”

這個時候的篾匠,手工藝品技術,十分的精湛,他們一點也不比其他工匠差。

他們所追求的,也同樣是巧奪天工的技巧傳承,那些草編製品,從身上穿戴的,到家裏麵用的,已經是應有盡有了。

齊明劍在很多地方,都看到過這些編織品,感覺這些手工藝品,更有文化的內涵。

尤其是那些陰陽明暗的條紋,無不體現著,一陰一陽之道。

齊明劍又回到了燕國,他想把這裏的工匠,也都籠絡過來。

還是按照當初計劃好的方案,先從兵器加工製作下手,把鐵匠行業的人,都聯係上。

城裏鐵匠鋪生意,這會兒都不是太好,一個有集市的城池。

東南西北四方城門附近,都有一個鐵匠鋪,基本上就把各方來的生意做完了。

鐵匠和燒窯工也都有相通之處,他們都能用肉眼看出火焰的溫度。

憑火焰觀察溫度,是一煉鋼、煉鐵、燒窯、司爐工的基本功。

他們對火候和材質的把握,更有獨到之處。

鐵匠鋪裏的徒弟,過的第一關,不是打鐵,而是燒炭、煉鐵,把握火候,這才是鐵匠最關鍵的技術。

百煉成鋼,每個鐵匠大師都有自己的一手絕活。

他們在實踐中,總結出多實用手法。

而那些悟性高的人,則從這一行業中,參悟出很多做人的道理。

徒弟有沒有慧根,能不能成為日後的掌門大師,往往從他們一入門,當學徒時,師傅就把這手絕活,在教他燒火時,就全數傳授給了他。

隻是沒有和他挑明,這些基本功就是日後成就手藝的基礎。

不過都是熟練工,熟能生巧,這也是成就工匠的奇妙之處。

齊明劍把收來的廢銅爛鐵集中起來,請這些鐵匠打造出來,一批明刀一樣的砍刀。

剛開始打造出來的鐵刀,隻能當作給馬鍘草的鍘刀,太過於笨重。

總算是有用處,就做這個用吧。

其實,鐵器在這個時候當兵器用,比銅器經濟實惠。

民間更多的鐵製作鐵索鏈和秤砣、錘子之類物件。

鐵秤砣自身重量的微調,就是在秤砣中間,打一個洞,在裏麵灌入鉛來進行的,真是無處不體現著古人的智慧。

這裏的鐵製器,更多是用在農具上,鐵犁和鐮刀。

打造兵器,他們還不習慣,沒有公文,他們一般是不會成批量的製作這些東西。

齊明劍見他們的鐵匠鋪,鑄造出了,生火用的鐵爐,就想讓他們製作火炮。

火炮才是真正的大殺器,隻自己剛說點這方麵的意思,鐵匠就反對。

那種害人的東西,他們堅決不幹,要是製作幾個放火炮焰火的架子,還是可以。

玩火者必自焚,他們都怕那些東西爆炸了,把自己炸死。

說白了,其實他們就是心地善良,隻想過好日子,不想去殺人放火。

齊明劍想,這樣也合時宜,畢竟還沒有人用火槍火炮,不造就不造吧。

其實,隨便打造點鐵製冷兵器,也是一樣,可以上陣禦敵。

齊明劍把這些鐵匠中,願意跟他走的人,都收入到他的商隊中,他要把他們帶到秦軍營中去,為秦軍修造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