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暮色從遠方悄然襲來,空氣中異常寧靜,唯有風聲湧動不止。
衡州府東南方向的官道上,一支二百人左右的清軍正在緩緩而行,鬆垮散亂的隊列中,夾雜著十幾輛載滿糧草的馬車,他們是前往貴州的運糧隊伍。
南明孫可望的叛亂和降清,讓明清實力瞬間失去平衡,滿清自然不可能錯過這樣的天賜良機,於十二月十五日,正式下達了三路進軍西南的詔書,決心一舉蕩平雲貴,四川等地,完成統一大業。
滿清決心極大,三路大軍皆是精銳,後方糧草同樣準備充分,從衡州府出發的這支運糧隊伍,便是負責提供三路清軍之一的趙布泰大軍的軍糧所需。
衡州府周邊地界早已被清廷控製,故此這支運糧隊伍看起路來鬆散淩亂,全然沒有一絲防備,若不是擔心延誤遭受軍法懲治,此時早已安營過夜了。
押糧官是個漢人千總,名叫孫德禮,當初趙布泰大軍南下到達衡州府時,他這個守城副將隨著知府大人一同開城投降,懦弱無能之舉雖是令人不恥,可也保住了他們的榮華富貴。
此次押糧南下,孫德禮不敢有絲毫延誤,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他必需保證按時到達,否則滿清大爺的怒火可不是他一個小小千總可以消受的。
天色漸暗,押糧清軍的步伐越發的緩慢,其中還不時還傳出一些抱怨和咒罵聲,孫德禮卻是不為所動,今天不走完五十裏路,他是不會停下安營過夜的。
騎在最前麵的孫德禮扭轉馬頭,手上皮鞭揮動,似要督促著手下官兵們加快速度,可不等他喊話,官道兩邊的樹叢中突然有聲響傳來。
動靜不大,卻有一股沉悶厚重之氣。
孫德禮心頭大震,眼中閃過一抹明顯的慌亂之色,不過表麵上還勉強維持著鎮定,厲聲喝道:“全軍戒備!圓陣防禦!”
到底曾經也是衡州府的副將,孫德禮對危險有著軍人特有的敏感,不等手下官兵們反應過來,他已做出了及時的應對。
可惜,孫德禮還是慢了,他話音未落,空中就有尖嘯炸響,清軍還未弄清狀況,就被一陣從天而降的飛矢射倒了不少人。
敵襲!有人劫糧!
押糧的清軍終於回過神來,嘶喊著,怪叫著,宣泄著內心的恐懼,他們本就不是什麼精兵,甚至大多數人都未曾上過戰場,又哪裏見過這般陣仗。
孫德禮早已下馬,身前有親隨用大盾護著,他的臉色雖然極其難看,但是並沒有之前那麼慌亂,高聲呼喊道:“大家不要怕,不過是些餓瘋了的饑民罷了!”
剛才一輪飛矢看似凶猛,也給清軍造成了不小的殺傷,可細看之下便可發現飛矢不過是些尖銳的竹簽,木矛,真正的箭矢極少。
若是明軍來襲,攻擊怎麼可能如此簡陋?何況在這衡州府地界,又哪裏來的明軍?
孫德禮認定是饑民搶糧,從容不迫的指揮官兵列陣迎敵,他們戰力不強,可到底裝備齊整,對付一夥饑民還是綽綽有餘,到時多斬一些首級,說不定還能換些軍功,甚至得到朝廷的封賞也不無可能。
清軍在短暫的混亂之後也安靜了下來,其中不少人都抱著和孫德禮一樣的心思,刀槍出鞘,躍躍欲試,前途功名似乎就在眼前。
風靜止,夜深沉。
清軍蓄勢待發,可等來的卻是無聲無息的寂靜,夜空偶爾有烏鴉尖鳴,好似無盡的嘲諷,回音久久不散。
孫德禮眉頭緊皺,望著四周漆黑一片的樹林,奇怪饑民們為何沒有一擁而上搶奪軍糧,難道是看自己防禦有序,放棄了劫糧的打算?
饑民為了飽腹,何事不敢去做,又怎麼可能輕易放棄?
反常必為妖!
孫德禮不敢輕慢,對身邊一親兵說道:“帶上幾人去林中看看,若有敵情,速來回報。”
那親兵心中膽怯,可軍令如山不如他回絕,隻能硬著頭皮叫上幾個好手,小心翼翼的踏入了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