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急勁,軍情若火,在線國安的無限期望之中,朝廷的調令沒到,趙布泰的四萬大軍竟然班師了。
不是朝廷調令沒到,而是調令直接給到了趙布泰!
清晨時分,白霜侵襲,蒼穹不見那爽朗的亮光,天地間也是彌漫著難以驅逐的白芒,如愁雲慘霧。
趙布泰的一顆心,比冰還要冷。
卓爾翰戰死,五百滿八旗全軍覆滅,消息傳出後,趙布泰心神劇震,他和手下一眾將官均想立刻南下剿滅那夥膽大包天的亂賊。
然而卓布泰的大軍冒然行動不僅可能會破壞朝廷三路齊出的大計,還會讓南明永曆朝廷有喘息的機會。
以攻滅南明為重,以朝廷大計為重,趙布泰忍了!
然而趙布泰忍得了,北京城裏有人可忍不了,五百滿八旗的覆滅給清廷高層帶來了極大的震動。
於是清廷直接八百裏加急將旨意下達到趙布泰那裏時,皇帝聖旨裏的言詞十分嚴厲,當傳旨太監讀完後,膽戰心驚的趙布泰立刻集結兵馬,如出弦的利箭一般朝衡州府疾馳而去。
他心急如火,趕路途中,卻還在想著一件事,五百滿洲八旗到底是如何敗了,那夥亂賊真的如線國安八百裏急報中所描述的那麼厲害嗎?
亂賊真有如此強悍,為何從前聞所未聞,好像橫空出世一般,實在讓人費解。
許多人心中都揣著這個疑惑,趙布泰最為強烈,他率軍到達衡州府近郊時,讓全軍駐營休息,自己先去見線國安。
知府衙門裏,線國安神色肅然,見到趙布泰進來後,立刻上前躬身行禮道:“大帥,你終於來了。”
趙布泰沒有半句廢話,直截了當道:“提督大人,到底是怎麼回事?”
線國安知道趙布泰是問五百滿八旗全軍覆滅之事,神色瞬間為之一黯,回答道:“下官當初趕到衡州府時,得知貝勒爺正與亂匪在大源河岸交戰,就立刻率軍前去助戰,卻不想行至三川穀時,發現了貝勒爺和麾下將士的屍體。”至於被騙沒能及時阻擊敵軍之事,他一字不提,生怕和五百滿八旗之死扯上半點關係。
趙布泰雖然早已知道五百滿八旗覆滅,可此時得到線國安的確認,身形還是忍不住的顫了顫,半晌才語氣嚴厲的問道:“哪裏來的亂賊,竟有如此能耐?”
線國安如實答道:“關於那夥亂賊的情報很少,隻知他們盤踞在一座地勢險要的山頭之上。”
趙布泰眼角抽搐道:“那豈不就是一夥山匪?”
這時,有人詢問道:“提督大人,那支軍隊有多少兵力?”此人不以亂賊稱呼,可見對清風寨的賊人十分重視。
說話之人樣貌老練沉穩,正是左路總兵官張國柱。
張國柱原是左良玉帳下的一員猛將,左良玉九江大敗,二三十萬敗軍隨其子左夢庚降了大清,張國柱就成了滿清的將領。
對於左夢庚這個降軍統帥,清廷防範的很嚴,剝奪了他的領兵大權,圈養了起來,他手下的大將也都遭到了嚴格的控製。
清廷將盧光祖,李國英調入京城,張應祥,徐恩盛,郝效忠,金聲桓,常登,徐勇,吳學禮,張應元,張國柱等分別安置於江西,湖廣,聽命於英親王。
金聲桓謀叛後,左夢庚在京城急病而死。金聲桓聯係各鎮,沒人起兵響應。其中張國柱斬了來使,將人頭與招撫信件送到了英親王處,自此得到了清廷的器重。
張國柱曾經也是流寇出身,在對亂賊的了解上頗有獨到之處,他問賊軍兵力多少,是猜測賊軍會不會崇禎時期動輒百萬的農民義軍一樣,靠著壓倒性的兵力優勢,才在衡州府內掀起滔天風浪。
可是線國安沒有給出他想象中的回答,而是臉色凝重的說道:“那夥亂賊兵力應該不超過五千,另外三川穀之戰中,使用的兵力可能隻有......”
張國柱語氣有些急促的追問道:“多少?”
線國安苦笑道:“根據本官了解到的情況,和卓爾翰貝勒交手的賊軍隻有一千餘人,絕不會多,甚至可能更少!”
眾人皆驚,趙布泰臉色也變,下顎須發無風自動,顯得頗為激動。
衙門裏陷入了一片壓抑的寂靜之中,外麵突然衝進來一人道:“大帥,城外東南方向十裏的地方有大軍出沒。”
趙布泰雙目一瞪,冷笑道:“來得好,本帥倒要看看那股亂賊到底有多厲害!”
沒過多久,趙布泰點齊了上萬兵馬之後,火速朝東南方向進發,沒過多久就與賊軍發生了交戰。
戰鬥才剛剛開始,賊軍就敗下陣來,倉惶後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