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帥才(1 / 2)

兵者,詭道。

戰爭拚得是錢糧,人力,而局部的戰鬥需要的是精妙的戰術,把握戰機的能力,這源於將領的戰場嗅覺和指揮才能。

秦風能帶領蒙山軍走到今日,並非他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而是靠著古人難以匹及的閱曆和見識,對人性的剖析和解讀,能夠讓他掌控先機,處於優勢。

而麵對趙布泰的陽謀,他已無太多的對策,記憶中雖然有各種從古至今百煉成鋼的精妙戰法,卻似乎無一種適用於當前的局麵。

在沒有現代火炮的時代,攻打一座堅固的城池,本就是曆代兵家的難題,從未有過真正切實有效的辦法。

而攻城難,那為什麼一定要攻城呢?

人的思維難免會出現盲點,當看到趙布泰打開城門之際,一般人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這是個打擊城中清軍的良機,從而忘記了一個簡單易用的戰術。

圍點打援!

提出這個戰術的人是宋明輝,一個在蒙山軍中地位不低,但一直低調為人,平日裏幾乎不怎麼說話的人。

宋明輝的身份其實很尷尬,他不是蒙山軍嫡係,又不同於馬馳主動加入蒙山軍,而是被威逼利誘上了秦風的賊船,這種情況令他很難和其他人親近。

當然,宋明輝的所作所為決然得不到清廷的原諒,他隻能和蒙山軍共進退。

也許正是這般無奈,宋明輝多少會流露出幾分自憐自哀,這讓蒙山軍的一眾血性十足的同僚相當鄙夷。

性格往往能決定一個人的成就,但影響不了一個人的能力。

平庸者靠著後天的努力可以展現出中上之資,可永遠無法和一些與生俱來擁有不凡天賦的人相提並論。

宋明輝就是一個有天賦的人,否則狡詐如狐,眼光老道的羅明堂又怎麼會收他為弟子,當初能夠選中宋明輝作為策反的對象,不僅因為他是一個孝子有把柄可抓,很大程度還是因為他有才華,能夠成為助力。

在羅明堂的調教下,宋明輝的天賦逐漸被挖掘,他精通世故,善於謀略,熟讀兵書且不拘泥於書本,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當初隻是一小小的縣尉,有受製於大勢所趨,他的才華難以施展,而現在他終於等到了機會,出於軍事天賦上的本能,讓他對於今夜之戰已有了全盤的構想。

圍點打援的提出讓秦風也有一種破開雲霧見天日般的感覺,他看向宋明輝,眼中帶著鼓勵之色道:“若有定策,但說無妨!”

宋明輝一雙眼眸清澈而平靜,緩緩說道:“桂林城的守軍已逃,百姓們已成待宰的綿羊,趙布泰完全可以憑借手上的三千兵馬屠城,可他打開東門引誘我軍去攻,那就不得不應對隨時可能爆發的戰事,也就是說在其餘清軍趕回桂林城之前,趙布泰是無法分兵去屠城的。”

馬馳善於交際,在蒙山軍中和誰關係都不錯,也是少有幾個和宋明輝走得近的人之一,他出聲附和道:“沒錯,隻要可以擊破趕回桂林城的幾路清軍,趙布泰守城都恐不足,哪裏還敢屠城?”

話雖如此,可蒙山軍有能力擊破那幾路清軍嗎?

馬馳的話根本沒有引起共鳴,他說完後自己都是訕訕一笑,隻當說了一個笑話,僅存在於幻想中的美好笑話。

這個時期的滿洲八旗還沒有被中原的花花世界給腐化,或許上層階級已逐漸沉浸在享樂之中,但底層的兵卒還擁有著巔峰的戰力。

趙布泰軍中不僅有大量精銳的滿洲八旗,哪怕是綠營也是些南征北戰的老牌漢奸,戰鬥力十分不俗。

清軍雖然分散於各處,看似有可以逐個擊破的機會,實際上分散的每一支清軍兵力都在五千以上,正麵交戰蒙山軍難有勝算。

既然這樣,圍點打援的意義何在?

眾多質疑的目光投向宋明輝,他臉色不變,淡淡道:“我軍兵寡勢弱,想要打援隻能出奇兵,方有勝機。”

以正和,出奇勝!

正麵戰場僵持,或是不利時,將帥們必定會出奇兵以求得轉機,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可這奇兵如何而出呢?

孟達一臉的不耐道:“俺說老宋啊,你說話能痛快點不,這有一句沒一句的,讓人好不難受,你爽快點說怎麼打援就成。”

秦風倒是不急,沒有了謀劃如何去攻城的枷鎖,他思路得到了巨大的釋放,腦海中浮現出了各種經典的圍點打援的戰術,沒一會兒心中已有了想法,微笑道:“以奇兵打援,無非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就目前我軍而言,唯有伏擊一途可選。”

宋明輝微微額首,說道:“沒錯,卑職是想伏擊清軍。”他頓了頓,目光變得專注:“城東十二三裏外,有處名叫駱駝峰的山澗,山路蜿蜒曲折倒也並不難走,而且還是一條捷徑,走此路比起從官道趕回桂林城至少要快上三個時辰。”

孟達摸了摸腦袋,說道:“俺知道那駱駝峰,山勢雖然不高,但是十分險峻,山澗兩側樹林茂密,確實是個埋伏的好地方。”他的兩道又黑又粗的眉毛皺成了八字:“清軍如果不走駱駝峰,安排伏兵又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