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老道(1 / 2)

茫茫山嶽,皚皚白雪。

冷冽驚寒的勁風卷著鵝毛般的大雪呼嘯而至,群山轟鳴,如雷霆掠過。

若是此刻站在太華山上,可見風漫絕壁,雪舞橫岩令得整個山脈仿佛披上了一件銀色的戰甲,會讓人錯覺,這是一條拔地而起、橫貫南北的白色巨龍,眺目遠望,依稀可見延綿數百裏的龍身,卻再難分辨出那已探入遠方天穹深處的龍頭。

太華山位於昆明西郊,滇池西岸,隔滇池與金馬山遙遙相對。北起碧雞關,南至海口,綿延三十多公裏,最高峰羅漢峰,山巒起伏,彤似臥佛,故也稱臥佛山。隔水相望宛如一個豐盈的女子躺臥滇池岸邊,亦有“睡美人”山之美稱。

山似美人,卻是不見美人,倒有一行馬隊踏著雪地,行走於太華山下。

馬隊一共是十八輕騎,看不到車輦,其中三人並肩領頭,居中之人是一個身著青衫、約摸五六十歲大小的老人,精神矍鑠,麵容紅潤,長須垂胸,懷抱長刀。

老人神態雖然豪放,臉上卻隱隱掛有一絲落寞沉鬱之色,乍看起來不似走南闖北的豪客,反倒像是個屢試不中之後,一麵感歎懷才不遇,一麵依舊苦讀的老秀才。

左右兩騎稍稍拖後,一位是三十餘歲、身材高大的黑衣人。

黑衣人腰跨戰刀,身穿盔甲,馬鞍旁還掛著強弓,裝備整齊看上去像是個將軍,他麵色冷漠,目不斜視,雙眼開闔間隱露凶光。

另一個是一位二十出頭、身穿皂衣的年輕人,麵容凝重,目光低沉,粗短身材,筋骨強健,背負一柄長劍。

剩餘的十五騎跟隨在七八步開外,俱是灰衣夾襖,寬襟快靴,精悍十足。

這支馬隊看上去已經奔波良久,胯下坐騎個個口噴粗氣,蹄下發軟,在狂風中僅能勉強行路。但馬背上的十八人卻都精神健旺,不現絲毫疲態,甚至連那位年近花甲的老者在如此寒冷的天氣裏亦隻穿小襖薄衫,並無畏寒之態,顯然大有來曆。

若是仔細觀察,還可注意到每一匹馬鞍後都斜插著一麵小小的鏢旗。隨風招展的小旗上以金粉寫著一個“王”字,那正是雲南最有名的鏢局——“天王鏢局”的鏢旗。

如果有人注意到這十八騎,定對他們蹊蹺的行蹤產生疑惑。

十八人的馬隊對於一個鏢局而言可不算小股人馬,一些小鏢局全員出動也未必能湊夠十八騎,可這麼一些人出門在外應該是接到生意出鏢才是,那為什麼看不到他們護送的貨物?沒有貨物就不是押鏢,又為什麼大多數人都兵器不離身,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

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隻有他們自己才知道。

馬力終有不支,午後時分,那老者勒韁停馬,望著前方的一條小溪,開口說道:“所有人下馬,在此地休整片刻。”他的語聲並不大,看似毫不費力,卻可以讓每個人都聽得清清楚楚,山間還有餘音回蕩。

將軍模樣的黑衣人催馬上前,寬皺的額頭凝起了川字,說道:“父親,再趕上一個時辰的路就能過了太華山,那時應該就安全了。”

緊隨在老者身後的年輕人也勸說道:“爺爺,父親說的對,現在還不是休息的時候,晉王李定國的西軍兵力收縮十分厲害,過了太華山雖然也有不少西軍的據點,可基本都是空的。”

從三人的對話中不難聽出,他們是祖孫三代人。

老者名叫王嶽,乃是天王鏢局的總鏢頭,他開創天王鏢局三十多年,押鏢從未失過手,聲譽響遍整個雲南,絕對的金字招牌。

將軍模樣的黑衣人是王嶽的長子王龍,很多年前就離開鏢局出門闖蕩,外人很少知道他的消息,也不知他何時回到了天王鏢局。

而年輕人是王龍的獨子王虎,他和父親王虎多年不曾相見,可父子感情倒是不錯,這次出鏢他最是熱情,隻因這次押完鏢後就再也無需和父親分開。

天王鏢局的三代當家人竟然傾巢而出,可見這次出行極其重要。

王嶽並不讚同兒子和孫子的話,說道:“我知道你們的擔心,可是現在人困馬乏,再走下去必會跑死幾匹馬,這倒也就算了,可萬一遇到山賊草寇,我等體力不支怕是難以招架。”

王龍沉嚀片刻,說道:“好吧,就依父親所言。”太華山確實不是什麼安全之地,大小山賊少說也有七八股,天王鏢局的招牌威懾力十足,可不等於一定能嚇住所有人。

王虎也不再多言,下令其他鏢師就地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