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賭約(1 / 2)

羅明堂和吳中平要爭權,秦風倒是不在意放權,隻不過放給誰,確實很難抉擇。

從內心深處而言,秦風傾向於羅明堂,畢竟二人都是從衡州府走出來的老戰友,雙方也算是知根知底,再加上羅婉兒和宋明輝的關係,羅明堂的分量肯定重於吳中平。

可是吳中平背後站著的是晉王李定國,李定國好心割愛送人過來輔佐,難道把對方的一片心意擱置在旁,這樣做不僅不敬,甚至容易產生誤會,讓人覺得秦風是小人之心,擔心晉王是派人監視自己,這才冷淡處理。

既然無法做出選擇,隻有讓羅明堂和吳中平二人爭個勝負了。

文人之間爭勝負不是武人在擂台上比武,隻要直接了當的打上一場,再多麼複雜的問題也可以迎刃而解。

而羅明堂和吳中平又不是普通的文士,可以鬥個詩詞歌賦比出高低,那是無用書生做的事情,他們真要比,隻會比謀略!

世間謀略何處不在,戰場廝殺需要謀略,朝堂爭鬥需要謀略,商場賺錢需要謀略,哪怕是談情說愛,想要抱得美人歸亦是需要謀略。

羅明堂有謀,善謀,他做事從來不拚力氣,隻用謀略取勝,說秦風沒錢,無疑是率先出招了,他不僅有錢,還會賺錢,很少有人比他更懂得如何去運用謀略賺錢。

這一招出手,他自認不會輸。

吳中平也認為羅明堂不會輸,所以他根本不接招,隻是笑道:“羅大人把衡州府治理的錦繡如畫,百姓無比富裕,在如今這殘破江山中,稱得上是少有的富饒之地,而有您在秦將軍身邊,秦將軍又怎麼會缺錢呢?”

羅明堂臉色稍緩,對方不僅是在稱讚自己,更是表達了不會和自己爭財政權的意思,可財權不要了,軍權必定牢牢掌握在秦風手中,剩下的就是行政權了。

行政權管司法,管民事,管生產,乃是地方權力中最核心的所在,野心極大的羅明堂怎麼會讓行政權旁落?

吳中平又打開了折扇,臉上一直掛著從容淡定的笑容,他不說話,隻等待著羅明堂繼續出招,比起主動出擊,他更喜歡見招拆招,讓對手知難而退。

羅明堂看了吳中平一眼,神色中沒有了剛才的爭鋒相對,反而恭維起了對方道:“吳先生剛才說侍奉晉王多年,並從晉王那裏學到了一點腿腳功夫,想來晉王的兵法軍略一樣學到不少,以後秦將軍有你在身邊出謀劃策,一定可以再建奇功。”

秦風嘴唇發苦,絲毫感覺不到剛吃下去的蜜汁蓮藕的甘甜,他在這酒宴上隻想安心做一個看客,可羅明堂怎麼總是喜歡把事情往他身上扯,他身邊戰將不少,幕僚一個沒有,吳中平來做一個參謀顧問倒也合適,可比起幕僚,他更缺治理地方的能人。

清軍大敗,短時間內難以發動新的攻勢,換言之廣西大地上會有很長一段安穩期,所以就目前而言,找人治理地方才是當務之急。

至於幕僚,秦風心裏並不覺得有多重要,他手上又不是幾十萬大軍,蒙山軍主力也就幾千人,遇到軍事上的問題找宋明輝來商議一下也就夠了。

而羅明堂雖然是個能臣,可廣西太大了,他一個人未必管得過來。

吳中平注意到了秦風臉上的難堪,心中不禁一寬,隻要秦風沒有把他留作幕僚的想法,他就可以對羅明堂的話完全無視,笑容依舊道:“秦將軍的幾場大戰可謂經典,比起晉王也不遜多少,何需吾等出謀劃策,到時候隻怕相助不成反添亂,幕僚一職實不敢當。”

這話算是把秦風捧到了天上,都已經可以和晉王李定國相提並論,羅明堂如果再堅持吳中平當幕僚,豈不是有看低秦風能力的意思,兩者一褒一貶,秦風難免會不喜於羅明堂,而對吳中平心存好感。

羅明堂這一招又算是無功而返了,他卻一點不急,目光閃動,略顯狡詐,沉默了片刻後笑道:“吳先生大才,想來在地方上為官時,一定政績斐然,造福了一方百姓。”

明明不想讓吳中平分自己的行政權,偏偏說對方有著優秀的治理能力,這話乍聽之下會以為羅明堂犯了糊塗,實則卻是以退為進,精準的打擊到了吳中平的軟肋。

吳中平能被晉王李定國委任為欽差,說明他一直隨侍在李定國身邊,這樣的話又怎麼可能在地方上為官,又何談政績?

而一個從來沒有在地方上為官的人,憑什麼去和有目共睹,有著衡州府這塊金字招牌的羅明堂相提並論,現在又有何資格與他相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