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風正在回憶後世史書中關於張獻忠的記載,似乎很明確的提到了張獻忠的死因,連死前他與清軍的激勵戰鬥都描述的十分詳細。
當然,史書是勝利者所寫,滿清為了彰顯他們的強大,很有可能把張獻忠之死添加到他們的戰功簿上。
念及這裏,秦風忍不住問道:“那一年,大西軍因為將領劉進忠的叛變,在太陽溪遭遇了鼇拜所率清軍的突襲,之後還被及時趕到豪格夾擊,張獻忠的大西軍被擊潰,他自己不是也死在那一戰中嗎?”
老道搖頭道:“你知道的不少,卻並不是真的。”
秦風虛心問道:“那真相到底是什麼?”
老道緩緩道:“真相是大西軍早就洞悉了劉進忠的反叛,因此與清軍交戰於太陽溪時並沒有被突襲,而是故意引誘清軍來攻,雙方由於都沒有準確預估敵方的實力,所以那一戰進行的十分慘烈,最後的結果是以大西軍主動撤退而結束!”
秦風困惑不解,半晌才道:“張獻忠若是死在戰中,大西軍一定大亂,不可能全身退出戰場,難道說張獻忠沒死在清軍的暗箭之下?”
老道的臉上,突然閃過分糾結之色,他隻是說了兩個字:“天意!”他吐出這兩個字後,閉上了眼睛,牙關緊咬,可臉頰的肌肉還是忍不住地跳動。
他本是容色沉凝,現在看來,卻有著說不出的陰森恐怖之意。
天意?
為什麼說天意?天意和張獻忠怎麼死的又有什麼關係?
秦風心思飛轉,並沒有問下去。他清楚老道若說,不用他問也會繼續說下去,可老道若不想說,也沒有人可以勉強他。
時間飛逝,一炷香的時間悄然而過。
秦風正以為今日交談就此結束時,老道突然喃喃道:“秦將軍,你對張獻忠應該了解不少,那你覺得他該不該死。”
世人對於張獻忠的褒貶不一,可他抗擊韃子的英雄行為,不足以抵消他在四川的暴政。
好比元朝末年,極為強硬的陳友諒,從來沒有過向蒙元妥協過,其它各路豪傑在氣節上無人能與之相比,可殺戮過重導致了陳友諒失了民心,最終敗給了實力遠不如他的朱元璋。
朱元璋其實也重殺伐,殺起有功之臣毫不留情,可對於底層百姓卻是十分關懷。
這也就是所謂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每個爭奪天下的雄主都明白這個道理,可惜真正能夠做到的實在太少。
張獻忠如果能學朱元璋,必然可以得到川人和川地明軍的支持,可他根本不懂經營養民,在無盡的貪婪索取下,隻能激起川人的強烈反抗,最後在矛盾不斷激化下,他竟然使用了令人發指的屠川手段來鎮壓反抗。
對於張獻忠屠川,可謂是眾說紛紜,而爭論的焦點無非就是屠戮川人的數量多少,可不管多少,張獻忠屠川的事實不容否認。
李定國改投明廷,為的就是改變大明百姓曾經對於大西軍的惡劣印象。
秦風思索片刻,如實答道:“明末那些義軍領袖們基本都該死,張獻忠一樣該死,他若是死在了與清軍的交戰之中,倒是可以減輕一些罪業。”他其實就是順著老道的話茬,希望老道能說出張獻忠死亡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