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經凝望著秦風,半晌說不出話來,人的眼光可以達到這種程度,實乃世所罕見,他來時已對蒙山軍和秦風有過縝密的調查,並不覺得有何過人之處,可現在他多少有些明白秦風為何能夠每戰必勝了。
秦風看到鄭經有些愣神,故作沉嚀道:“延平郡王現在出兵,確實恰當好處,可也要當心清軍狡詐,戰場上實力強弱固然重要,可任何疏忽都容易遭到意想不到的挫敗,所以還請延平郡王穩紮穩打,多加小心。”
鄭經回過神來,隻是輕輕的點了下頭,看上去並沒有把秦風所言放在心上。
作為鄭成功的長子,鄭經在多年前就在軍中被委以重任,對於鄭軍的實力了如指掌,可謂是信心十足。滿洲八旗雖然強悍,但鄭軍更加強悍,依仗著海商的巨大暴利,鄭成功一年的財政收入並不比滿清在全國各地的稅收少,而地盤隻有滿清的千百分之一,因此使得鄭成功的開支負擔極小,幾乎把錢全都用在了軍備上。
鄭軍的士兵也許實戰不多,可裝備堪稱天下第一,說是武裝到牙齒都不為過。
另外在大海上,鄭家艦隊的實力更不是滿清可以比擬的,這也讓鄭軍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可以在沿海的任何地方進行突然襲擊。
裝備碾壓敵人,又可先發製人,攻敵不備,敵人又處在最為虛弱的狀態,連兵力都可能差了鄭軍很多,鄭經實在想不出鄭成功北伐會有失敗的可能。
而事實上,鄭成功北伐確實失敗了,天下人無人得知,秦風卻是知道,在他的記憶中,鄭成功先是大勝,然後莫名其妙的敗了,而且兵敗如山倒!
對於這段曆史,秦風並沒有多少研究,可事實就是這樣,他也無法想象占據了絕對優勢的鄭成功是如何戰敗的?
既然知道鄭成功會敗,秦風應該想方設法前去阻止,可重慶戰役的川中豪傑們也會敗,秦風一樣要去阻止,南明永曆的最後之戰同樣迫在眉睫,結果仍舊是敗亡......想到這些,秦風恨不得自己會分身術,去改變這幾場直接影響到天下大勢的戰役。
鄭經想的可沒有秦風這麼多,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說服秦風配合鄭成功北伐,語氣變得十分鄭重道:“秦將軍,永曆朝廷不堪大用,永曆這個皇帝也就懦夫一個,連親臨戰場的勇氣都沒有,你若率軍南下去援,清軍一定會有所準備,到時候怕是難有多大的成果,而與我父王一同北伐,必定能建立一番事業,秦將軍是明事理之人,相信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秦風輕聲道:“你說的不錯,大明皇帝裏麵,永曆無疑是最差的一個。”
鄭經聽了眼前一亮,他說的大膽,沒想到秦風比他更大膽,直言不諱是永曆最差,看來這位秦將軍驍勇善戰不假,卻也對永曆朝廷毫無好感。
秦風目光一閃,淡淡一笑道:“烈皇駕崩後,唐王倒是不錯,可惜他實在沒有多少福分。”
鄭經不是笨人,聽到秦風突然提到唐王,立刻明白了他話裏的深意,鄭成功當年效忠的正是唐王,亦是唐王賜他國姓,可謂皇恩極重,鄭成功也對唐王十分感激,可惜唐王已經死了,鄭成功要是還忠於大明,那隻能選擇永曆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