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敵非敵(1 / 2)

世人都知吳三桂是漢奸,可又有誰知道這個漢奸心中真正所想?

其實有時候,吳三桂自己也說不清楚,他每走一步,好像都是被動前行,他一直想弄清楚自己的意誌所向到底是在何方?

可在分清道路之前,有一點是必需的,那就是活下去,不為大明,不為大清,不為民族,不為一切世人所追求的東西。

他隻為自己而活!

心思一轉,吳三桂不想他人看出端倪,話鋒轉到了當前的局勢,說道:“現在唯一可慮的是,李定國會保著明主退往四川,四川有闖賊餘部精銳不少,地勢險要,又占據三峽天險,水師也頗有實力,日後平定四川可比雲貴要困難的多。”

那個不斷慫恿吳三桂進軍的副將緩緩點頭,臉上也逐漸顯出幾分凝重之色,李定國不停後退顯然是為了保存實力,而大西軍和闖軍過去都屬於流寇,根本不在意逃竄,他們過去的戰鬥方式就是不斷的避實擊虛,在運動中尋求殲敵的機會,和後世某個偉人的遊擊戰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從來不會考慮一城一地的得失。

現在清軍以舉國精銳侵攻滇、貴,後方留守的都是戰鬥力相當不可靠的地方部隊,看起來李定國又要故伎重施,開始大範圍的流動作戰,李定國也非常善於這種戰術,重兵集結在一起很難追上李定國的主力、若是分兵露出破綻又很容易被對方反咬一口。

那副將沉思許久,突然道:“大帥不必過慮,我們此次南下的主要目標乃是明主,李定國想要流動作戰,明主可未必願意,以明主懦弱的性格來看,他應該隻想著遠離我軍,十有八九會繼續南逃,從而與李定國分道揚鑣。”

吳三桂心中一沉,卻是不動聲色道:“擎之說的有道理,本帥太過在意李定國了,忘了明主和李定國並不能相提並論。”

擎之是副將的字,他的名子叫做趙良棟,清軍平定陝西時,趙良棟應募從軍,隸屬陝甘總督孟喬芳麾下,並署理潼關守備,後隨征秦州、鞏昌,擊敗叛將賀珍、武大定,升任寧夏水利屯田都司。順治五年,清軍平定米喇印、丁國棟起義,趙良棟作戰有功,升任高台遊擊。

此次清軍三路南下,趙良棟隨經略洪承疇征討雲南、貴州,授督標中軍副將。

在後世,史書關於趙良棟的評價很是不錯,主要是因為在吳三桂造反後,趙良棟是平定雲南的主要功臣之一,卻不同於其他清軍將領對雲南民眾大肆殺戮,趙良棟的所部人馬軍紀嚴明,幾乎沒有發生一起傷民劫財之事,為他贏得了極佳的風評。

可現在的趙良棟並不怎麼良善,他能做到副將的職位,靠的是鎮壓反清勢力換來的,手上沾滿了同胞的鮮血,特別是他對闖軍軍屬的殘酷屠殺,更是抹不去的汙點。

而吳三桂知道眼前的趙成棟,將成為他日後造反的最大對手之一,不知會有何感想?

趙良棟聽吳三桂認可他的說法,心中不禁得意萬分,表麵上卻還是恭恭敬敬的謙虛道:“大帥過獎,末將不過是一得之愚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