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德部到底是西軍精銳,戰力確實強過其它各支投降明軍不少,五千人同時衝鋒,個個毫無懼色的嘶聲呐喊,轉眼間就在城牆下架起了雲梯。
以雲梯搭牆,數十人附上,十數架雲梯在南城,一次附牆攻擊南城門樓就是有五六百人。退回去是死,督戰隊的大刀不會因為你是自己人就手軟。停著不動也是死,城頭泄下來的擂木、滾石仿佛山洪暴發。
衝上去,能站穩腳跟說不定就不死。這關頭,隻能硬著頭皮爬雲梯往上衝!
清兵中擅射的弓箭手在盾牌手的掩護下,靠近到城腳根,舉弓朝垛牆口的守軍射擊。清軍這幾天又花工夫改良了攻城車。改良過的攻城車是一根高木將一座吊塔高高的舉到空中,與城頭平齊,甚至高過城頭,射手站在改良過的攻城車裏拿弓弩向城頭攢射。
城頭的擂木,滾石都是拆屋破宅使工匠稍加改造便運上來的,倒是無究無盡。蒙山軍將士們抱起滾石、抬起擂木,對著雲梯上以及站在雲梯腳跟護梯的敵軍狠砸。
同時,大量蒙山軍將士嚴陣以待,他們中有專門的盾牌手,持盾掩護同伴,等敵人爬雲梯頭露出垛牆口,再予以淩厲反擊,將其殺潰下去。
按照要求,弓弩手還額外備有三根弓弦,連同弓弩上一根,共有四根弦。這幾日來將四根弓弦都用廢掉的弓手、弩手比比皆是。不過粗麻、馬鬃等物,城裏不緊缺,弓弦供應倒是充足,但是箭支就有些供不應求了。
這幾天也不知道射出多少支箭矢,好些弓手胳膊都又紅又腫,就隻有四座小火爐熔鐵打造箭支,日夜不休一天也就能打造出各式箭支兩三千羽,根本就不夠用。
秦風不得不放棄覆蓋性的箭雨壓製,而將有限的箭支分配給射術好的弓箭手,主要對攻上城頭的敵軍進行打擊。
明確的分工,而不是亂哄哄都擁上去抱起滾石往下砸,或者亂哄哄的拿刀劍,槍矛將衝上來的敵軍殺下去,守城殺敵將更有效率。即使給敵軍一時衝上城頭,也沒有什麼好驚慌的,盾牌手和長槍兵配合反衝鋒,將其殺潰趕下城頭即可。
隻要城牆不倒塌,城頭的地形,畢竟對攻城方極為不利。清軍不出精銳,僅靠趙天德一部人馬就想通過雲梯蟻附的方式在城頭站穩腳跟,無疑是千難萬難。
而不管明軍降卒在貴陽南門洞裏損兵折將多少,城門給撞損,內護門牆給撞塌的南城門依舊是貴陽城的薄弱點,趙天德不可能不驅重兵攻奪南城門。
要奪下南城門,必須要將集中在南城門內的守軍精銳分散到各處,趙天德不僅使己部加強對南城門的爭奪,也請其它明軍降卒攻打其它三門,察尼也派少量精銳一起攻城。即使沒有成效,也要加強對貴陽各個方向的壓力,使秦風無法將精銳都集中在南城。
這是目前看來唯一,亦是有限的方法。
秦風手按著戚刀,仿佛礁石一樣,矗立在南城樓前,注視著城樓下,數百敵軍叛簇擁著數輛攻城車往南城門口氣勢洶洶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