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風來到城西時,蒙山軍已經集結完畢,整齊排列在入城大街的兩旁,除了蒙山軍將士外,還有無數貴陽城的百姓,他們翹首以待,其中婦人希望看到自己的丈夫,老人隻願尋到兒子的身影,幼童純潔的雙眼中滿是對父親的渴望。
兩天前,當蒙山軍騎兵從東門突襲時,前一刻從西門衝出的騎兵並非蒙山軍,隻是城中的一些壯丁民夫。
蒙山軍騎兵三千人,可戰馬卻有整整五千多匹,多出來的備用馬讓秦風想到了一個以假亂真的計策,可這個計策需要用鮮血和性命來實施。
二千餘壯丁民夫們成為了備用馬的主人,同時也被作為誘餌從西門衝出,成功吸引了清軍的注意,為蒙山軍騎兵的東門突襲創造了最有利的條件,也為保全貴陽城獻出了一切。
生命既是一切,當壯丁民夫從西門突圍時,他們其實已經把自己送上了一條絕路,麵對清軍騎兵的追擊,他們之中隻有少部分人會騎馬,更多的人是把自己捆在戰馬上,這般作為如何能躲得過清軍騎兵的追擊?
結局完全可以意料,可那些青壯民夫還是選擇踏上了那條不歸路,因為貴陽城破在即,他們和家人都無法幸免,而采用秦風的計策,尚有保住貴陽城的希望。
貴陽城不失,他們的家人才能活命!
於是,二千勇士決定用自己的性命去換取更多人的活,在衝出西城後不久,他們就遭到了清軍的無情追剿,沒過多久,除了極少數人逃脫外,大部分人當場就被斬殺,還剩下三百餘人成為了清軍的俘虜。
那些俘虜本來也難逃一死,但多尼的一封信讓他們僥幸活了下來,秦風用擒獲的察尼交換了被俘虜的那三百青壯民夫。
察尼力抗蒙山軍騎兵的衝擊,本已經抱著必死之心,卻被一個騎兵撞翻在地,當場昏了過去,這才被生擒活捉。
作為愛新覺羅的子孫,多尼的親弟弟,察尼可以被當成價值不菲的籌碼,說不定日後能給蒙山軍帶來極大的好處。
用察尼交換三百青壯民夫,在很多人心中都會認為相當不值,可秦風不這樣認為,哪怕清軍手上的俘虜隻有一個,秦風也願意去換。
每一個蒙山軍將士,亦或者為蒙山軍全心出力的人,都值得秦風這樣去做。
經過信使來回走了一趟,多尼和秦風立刻達成了協議,用察尼交換三百戰俘,而秦風之所以要打開西麵城門,正是因為戰俘們會從那裏入城。
秦風站在西門正中間,身邊站著的是宋明輝和楊再興,後麵還有重傷還要堅持過來的孟達,馬馳等一眾蒙山軍將領,其餘的將士們也知道了即將入城的是些什麼人,個個神色肅然,眼中閃動著感激之色。
那些民夫青壯不是蒙山軍,卻實實在在的為蒙山軍而戰,為蒙山軍而死,如此慷慨赴義的勇士們,如何能不受人尊敬!
忽然,秦風臉色微變,見到遠遠行來一支人馬,衣衫破爛,渾身傷痕,他們相互扶持,勉勵前行,終於來到了城門口。
這些幸存下來的人,麵容黝黑,血跡斑斑,連隊形都整不起來,經曆了那場赴死突圍之後,他們儼然成為了戰士,現在卻是被血與火洗禮過的殘兵。
很多殘兵抬著擔架,擔架上並非傷兵,而是一具具屍體,有些屍體上下沒有一塊完整之處,斷腿的,斷頭的,腸肚破爛的,還有一個與敵人抱在一起,死也難以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