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第四百零三張 聖旨(1 / 2)

四川的戰事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而本該成為世人焦點的雲南卻是出奇的平靜,明清雙方好像商量好似的,全都默契的處於高掛免戰牌的狀態。

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裏,雲南各地除了小規模的衝突都沒有,一片安寧的景象中,很難讓人現象前不久這裏還是戰雲密布,廝殺不斷。

雲南首府,昆明。

順治的聖旨已經通過八百裏加急送到了昆明城下,欽差抵達時,吳三桂戰戰兢兢的出來迎接,磨盤山的慘敗好像讓平西王失去了往日的雄風。

而陪同吳三桂出迎的,還有一眾麾下將領幕僚,其中卻有一人與吳三桂並肩而立,地位似乎非同小可,此人正是滿清漢臣第一人,洪承疇。

洪承疇,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萬曆四十四年進士,累官至陝西布政使參政,在鎮壓明末農民起義中立功,升任延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崇禎十二年轉任薊遼總督,鬆錦之戰戰敗後被清朝俘虜,後投降清朝。

順治元年四月,洪承疇隨清軍入關,此後開始被清廷起用,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銜,列內院佐理機務,翌年赴江南任招撫南方總督軍務大學士。

洪承疇投降滿清後,對滿清入主中原起到的作用比放清軍入關的吳三桂更大,西南三省的布局經營全是出自他手,早年洪承疇就提出了暫緩攻擊南明,沒有了外部壓力,南明內部一定生亂,到時候再派大軍南下,可一戰而定江山。

事實證明了洪承疇所料不差,南明果然爆發了內亂,三王奪權中損耗巨大,明清雙方對峙的態勢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了轉變,而等到孫可望降清,南明已是風雨飄渺,世上絕大部分人都認定滿清將會問鼎天下。

由此可見洪承疇眼光之毒辣,智慧之超群,他還宣導儒家學術,曾針對順治皇帝迎達賴喇嘛提出意見,為滿漢的合流打下基礎。為了鞏固清朝的統治,他還建議滿洲統治集團也須‘習漢文,曉漢語’,了解漢人禮俗,淡化滿漢之間的差異。

康熙年間,滿漢一家的倡導其實受到了洪承疇諫言的影響。

種種事情都能看出洪承疇有經天緯地之才,卻依舊掩蓋不了他成為漢奸的卑劣行徑,現在他站在吳三桂的身邊,臉上沒有任何表情,甚至有些呆滯,像是死人一般。可換個角度來說,他也能夠算是在場唯一神態自若的人。

吳三桂的部將們看到欽差到來,好似一個個全都成了即將走上刑場的死囚般,神色憂慮無比,惴惴不安的想著會受到何等責罰。

磨盤山慘敗,清軍傷亡不計其數,必需要有人承擔戰敗的罪責,作為統帥的吳三桂難辭其咎。可吳三桂敗歸敗,手上主力尚在,清廷不見得敢嚴懲於他,其他將領可沒有吳三桂的實力,怕是難逃順治的怒火。

在眾目睽睽之下,欽差宣讀了順治的聖旨,先是表達了對磨盤山之戰的痛心疾首,緊接著點了十幾個人名,給予了免去一切官職,並且押回京中候審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