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緊迫,秦風心係東南沿海,必需要快速解決川東之戰,才能抽身前往南京去見鄭成功,好在前往保寧的路上,秦風得到了消息,南京戰役還沒有打響,鄭成功的重大失敗還有機會能夠挽回。
秦風離開時,囑咐闖軍諸將對保寧暫時圍而不打,隻需給予適當的襲擾逼迫就行,一切等他返回再做決策。
保寧周圍的清軍在識破建昌詐降後,放棄了所有的外圍據點,烽火台,驛站,全部撤回城中防守,根本沒有和明軍野戰的打算。
麵對縮頭烏龜般的保寧清軍,明軍無論是兵力,戰力,士氣,無一不占據優勢,可到底缺乏攻城器械,真要硬撼保寧城池,闖軍諸將心中多少帶著幾分不願。
闖軍各部自從入川以來,日子過得都是緊巴巴的,每一次出戰都要精打細算,存在消耗巨大的戰鬥一般都會選擇避讓,而且出戰的主要目標僅僅是為了收集物資。
此次在秦風的帶領下,闖軍各部從川東獲得了大量的繳獲,個個已經是心滿意足,戰鬥欲望自然也就降低了不少,很多士卒漸漸有了歸意,強攻保寧的話估計很難做到萬眾一心。
保寧城內的清軍似乎對闖軍的作戰習慣十分了解,因此在撤進城中前,清軍故意放棄了保寧周邊的物資,專門就是留給明軍的,等明軍收刮完畢後,清軍相信對保寧這座沒有多少油水的城池,明軍應該很難再有興趣了。
另外,保寧城中清軍有二萬餘人,雖然其中大部分都是輔兵,精銳戰兵連二成都不到,但軍隊數量還是能夠嚇唬人的,畢竟城外的明軍也不過才三萬多人而已。
因此,明軍在城外安營紮寨的時候,保寧城內的清軍一點也不慌亂,站在城頭上冷眼看著城下的這些明軍,有經驗的老卒還給年輕的兵勇鼓勁打氣,讓他們不要太過緊張,明軍真敢強攻的話,一定會撞個頭破血流。
而得知明軍大軍進犯川東時,川陝總督李國英就向清廷發去了報急奏章,隻是保寧甚至川東全境在清廷眼中並不算重要,何況福建沿海的鄭成功有揮軍北進的跡象,清廷更不敢輕易調動本就捉襟見肘的兵力去支援保寧。
李國英看過清廷的回複後,皺眉低語道:“南下滅明受挫,看來讓很多人的膽子都大了起來,鄭成功在海上經營多年,金銀錢糧存儲巨大,手下兵將的裝備可稱天下至銳,他如果真的全力北進,朝廷一時之間怕是難以抵擋。”
雖然心驚於東南軍情,但李國英對保寧並無太多的憂慮,不過想起之前差點被騙開城門,他還是心有餘悸的,直到現在他還想不明白,建昌請降了大半年,這次他又開出了豐厚的籌碼,建昌怎麼就毫無征兆的改變了主意,請降變成了詐降。
而在李國英驚疑不定的時候,秦風已經回到了保寧城下。
保寧城並不大,在十幾年的戰亂中曾經多次被軍隊攻破,城牆上有許多明顯的分界線,這些界限兩邊的牆壁新舊程度和顏色各不相同,每次被攻陷都會導致城牆被嚴重損壞,占領者若是無意固守就會將其拋棄,若是打算防守就會給城牆打補丁。
由於戰事頻繁,不斷需要打新的補丁,補丁上也許還會打補丁,有時甚至還沒有完成修補工作城池就再次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