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寧城的攻防大戰無比激烈,而在另一個地方,也有一場城池的攻防戰在進行,程度比起保寧城有勝之而無不及,已無法用慘烈二字來形容。
日升日落時,昆明城前的屍體已堆積若山。
吳三桂在磨盤山之戰後,不僅損兵折將,更重要的是軍中士氣全無,空有十餘萬大軍掌握在手中,卻被處於兵力劣勢的李定國追著打,直到退守昆明,才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可短短數日之後,李定國竟然率軍兵臨城下,不計代價的猛烈攻擊。
攻城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李定國攻城的兵馬實際上還沒有吳三桂守城的多,他敢於攻城的做法簡直就不可思議,可當戰鬥打響時,很多人才明白李定國何來的膽量和決心。
大西軍在昆明經營多年,李定國又是出了名的愛戴百姓,因此他離開昆明後,城中百姓無不深感思念,如今得知李定國率軍返回,百姓們怎能不擁護?
於是,百姓們對城中的清軍上演了全民大破壞,三天兩頭有巡夜的清兵死在街頭,取水的水井裏被投擲毒藥,各種能削弱清軍的做法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除了百姓們的各種破壞,李定國留在城中的暗探也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放火襲擾,收買蠱惑,散播謠言等手段不斷使出,弄得清軍人心惶惶,夜不能寐。
吳三桂想過要肅清內部,可昆明城中人員複雜,其中有很多人都是各地土司的親眷好友,萬一處置不當,說不定會引起整個雲南地方強權勢力的敵視,到時候吳三桂麵對的就不是李定國一軍的攻打了。
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昆明城中的清軍已有避戰甚至怯戰的情緒,吳三桂雖然看上去還穩如泰山,但是內心已漸漸有了分焦急之意。
兩軍對戰往往就是如此,總會有一方先會卸掉那口氣。吳三桂一直以為泄氣的會是李定國,畢竟李定國的本錢沒他雄厚,很難承受持續的消耗,可李定國的承受力卻超過了吳三桂的想象,讓他忍不住懷疑對方寧願拚光全軍,也要攻下昆明城。
日落黃昏之際,吳三桂和洪承疇並肩立在昆明城樓上,遠望殘陽如血,照在城下敵軍連綿不斷的軍營中,給那些閃亮的兵甲蒙上了層淡淡的光芒。
征戰方休,陽光是暖的,血是冷的,軍營中的火把隨風而動,時刻會化作滔天烈焰,燃燒整個昆明城,也好似一把把火焰利劍般,懸在昆明城的上空。
這個季節,山花似錦,草青風暖,吳三桂的臉色,卻如凝冰一樣。
望著眼前的屍骨堆積,這些人的身體裏流淌著和他相同民族的血脈,吳三桂就忍不住會去想:“我所做的一切,究竟是不是自己所願?或者是……隻是一個意氣行事?”
天空有鳥鳴傳來,打斷了吳三桂的思緒。他搖搖頭,強迫自己不再多想,斜睨了身邊的洪承疇一眼,說道:“經略大人,你說李定國什麼時候會退兵?”
話一出口,他就覺得很有問題。李定國在昆明城下不斷損耗兵馬,對於清廷而言未必是件壞事,吳三桂想的不是消滅敵人,而是希望敵人退走,明顯有保存實力之嫌,若非身邊站的是洪承疇,二人在某些方麵有相同的心思,換作其他的滿清官員,少不得密奏他居心叵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