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兩人對決並非武功高的那個一定能贏,隻要有魚死網破,以命換傷的勇氣,結局往往很難預料。
順治知道自己武藝不弱,甚至說是高手也不為過。可比起秦風來,無論武藝高低,還是實戰經驗都差了不少,他想要贏,幾乎沒有任何可能,可他不願意輕易服輸。
當順治請求下馬對戰時,他其實就認定自己有贏的希望,他會去嚐試,嚐試一種方法,曾經有人用了這種方法傷了他的父親皇太極。
渾河之戰,滿洲八旗第一次見識到了漢人的強大,皇太極親自指揮作戰,在兵力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差點遭遇大敗。
因為渾河之戰,明軍參戰的是中原大地最強大的兩支兵團,白甲兵和戚家軍!
如果不是白甲兵和戚家軍內部存在隔閡,如果不是明廷無能,沒有給予這兩支軍團足夠的支持,如果不是他們匆忙趕赴戰場,在體力所剩無幾的情況下倉促與清軍交戰,這兩支強悍的軍團恐怕未必會覆滅。
而清軍即使取得了勝利,也付出了上萬人傷亡的代價,要知道那個時候趕赴戰場的戚家軍和白甲兵也不過萬人而已。
順治小時候聽皇太極多次提起過渾河之戰,以告誡他的子孫們不要輕視漢人,漢人中不是沒有敢戰無畏之輩,相反他們有太多的英雄豪傑,隻是被腐敗的明廷拖累而無法施展。
渾河之戰深深的印刻在皇太極的腦海中,不僅因為戰鬥過程十分慘烈,還在於他與戚家軍統帥戚金的一戰。
那個時候,明軍損耗殆盡,覆滅不過片刻之間,皇太極感歎於這兩支軍團的堅韌,雖然自身損失慘重,但心中並無多少恨意,反而生出了收服之心。
英雄惜英雄,皇太極親自向戚金招降,保證對方和手下殘兵隻要放下武器就可性命無憂,還能加官晉爵,永享富貴。
戚金答應了,可他有一個要求,他要和皇太極單打獨鬥,敗了就心甘情願的臣服於皇太極,為他效犬馬之勞。
皇太極沒有拒絕,他自信武功強過戚金,何況戚金渾身是傷,站立都顯困難,決鬥又怎麼可能戰勝自己。
然而,若非皇太極運氣極好,差點就在這場決鬥中送命。
順治了解整個決鬥的過程,而他現在像極了當年全麵處於下風的戚金,卻打算用戚金的方式上演一場驚天逆轉!
秦風四刀連斬,奪命連斬,順治也出刀,卻並不是以攻對攻,又或者以刀格擋,而是把刀投擲了出去,如暗器般射向了秦風。
刀光如烈陽驅散風雨,烈陽在天,風雨滿人間。
無數人驚訝於順治的出其不意,他這一招是好招,無形中破了秦風的四刀連斬,因為秦風必需要擋順治投擲過來的飛刀,這一擋攻勢就會遲滯。
可這一招同樣是敗招,失去了手上之刀,順治如何再與秦風戰下去,而且他投擲飛刀雖然突然,但想要一招得手也太天真了,這一飛刀根本無法對秦風產生任何威脅。
果不其然,秦風連擋都不擋,輕鬆的一個側身就躲過了順治的飛刀。
而就在躲避的那一刻,順治猛然前衝,赤手空拳的撲向了秦風,秦風眼中閃過一絲憐憫之色,順治未死,卻已和死人無疑,衝過來無異於自尋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