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序言:二十年後(13)(2 / 3)

“過去在這裏賣香油的樂小義呢?”

賣炒貨的老頭:

“不認識。我接手這地方的時候,是間空屋子。”

李雪蓮又去問左邊賣驢板腸的:

“大哥,你旁邊賣香油的樂小義呢?”

賣驢板腸的:

“走了仨月了。”

李雪蓮:

“知道他去哪兒了嗎?”

賣驢板腸的:

“不知道。”

李雪蓮又去問右邊賣活雞殺活雞的,賣雞的正在殺雞,頭也沒抬,隻是不耐煩地搖了搖頭。李雪蓮更慌了。不但李雪蓮慌了,跟李雪蓮來要賬的牛頭鎮衛生院的安靜也慌了。但他的慌和李雪蓮的慌不同,李雪蓮慌的是找不著人,安靜以為李雪蓮在騙他,一把揪住李雪蓮:

“騙人呢吧?”

又說:

“我可沒工夫跟你在這裏瞎轉磨,我還有好多事呢!”

李雪蓮抖著手:

“上回來的時候,他明明在這兒呀,誰知這回就不見了。”

安靜:

“說這些沒用,還錢!”

又說:

“還不了錢,再把你拉回牛頭鎮去!”

李雪蓮不由哭了。哭不是哭找不著樂小義,還不上人家錢;而是如果還不上賬,再被安靜拉回二百多裏開外的牛頭鎮,就耽誤她去大會堂告狀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再有一天半就閉幕了。農貿市場許多買菜的,見一個小夥子揪住一個婦女在嚷,都過來圍觀。見李雪蓮哭了,有人本欲上來勸解,又聽出牽涉到錢的事,也就無人出頭,隻是個圍觀。正鬧間,一個胖子,胸前裹著膠皮圍裙,扛著半扇豬肉,掂把殺豬刀,一看就是個賣肉的,從這裏路過;見眾人在這裏聚圈哄鬧,便放下半扇豬肉,鑽進人圈,問事情的緣由;問清緣由,又問清李雪蓮是找過去在這裏賣香油的攤主,忙拉著李雪蓮,來到賣驢板腸的攤子麵前:

“老季,過去在這裏賣香油的那人搬哪兒去了?”

賣驢板腸的:

“不知道哇。”

賣肉的:

“攤子挨著攤子,他臨走的時候,能不留句話?”

又指李雪蓮:

“沒看人家哭了?欠人錢,正遇著難處。”

賣驢板腸的梗著脖子:

“不知道。”

賣肉的:

“不給我麵子是吧?”

用殺豬刀指著賣驢板腸的:

“你信不信,再敢嘴硬,我把你的攤子踢了!”

揚起腳,就要踢賣驢板腸的攤子。賣驢板腸的忙繞出攤子,抱住賣肉的:

“張大哥別急呀。這個賣香油的,三個月前和那賣活雞的打過一架,聽說搬到嶽各莊了。”

又說:

“我可是聽說啊。”

又白了李雪蓮一眼,嘟囔道:

“哪有白問事兒的,也不買根板腸。”

嶽各莊地處北京南郊,也是一個農貿市場。李雪蓮知道了樂小義的下落,他並沒有離開北京,心裏才踏實下來。這時也知道自己大意了,不該白跟人問事兒。接著對賣肉的漢子千恩萬謝。賣肉的擺擺手:

“我就見不得欺負窮人。”

扛起地上的半扇豬肉,轉身去了。李雪蓮突然發現,這人的背影,跟二十年前在老家拐彎鎮集市上殺豬賣肉的老胡有些相像。當年為了讓老胡幫她殺人,她和老胡還有一番牽涉。但老胡麵上仗義,一聽說讓他殺人,馬上就慫了。李雪蓮不禁又感歎一聲。

救護車離開東高地農貿市場,向嶽各莊農貿市場開去。一個小時後,到了嶽各莊農貿市場。救護車停在農貿市場邊上,李雪蓮和牛頭鎮衛生院的安靜,進了嶽各莊農貿市場,尋找樂小義。東高地農貿市場賣驢板腸的人隻說樂小義搬到了嶽各莊農貿市場,並沒說樂小義的香油鋪開在農貿市場哪個地方,兩人隻能一個攤位一個攤位挨著找。但從東頭尋到西頭,從南頭尋到北頭,沒有找到樂小義。不但沒尋到樂小義,連個香油鋪都沒尋到。過去樂小義在東高地農貿市場開香油鋪,香油鋪門前,總有兩口大鍋,一口將芝麻炒熟,接著用電動石磨炸出汁來,流到另一口大鍋裏;另一口大鍋旁架一架電動機,帶著兩個鐵葫蘆,一上一下,在漂這油;標誌很明顯呀。再說,因是香油鋪,二百米開外,就能聞到油香。李雪蓮擔心他們找得不仔細,又回頭重找。但從北到南、從西到東又尋一遍,還是不見樂小義和香油鋪。這時李雪蓮又著了慌,擔心樂小義從嶽各莊農貿市場又搬走了,或樂小義根本沒來嶽各莊農貿市場,東高地農貿市場賣驢板腸的人在騙她。不管原因是什麼,結果都一樣,找不到樂小義。不但現在找不到,接著該怎麼找,也不知道。不但李雪蓮著慌,牛頭鎮衛生院的安靜又急了:

“到底有譜沒有哇,我可沒工夫陪你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