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顧大哥,如果你把小城交給我,我保證把他教導成才,過不了幾年,這小子就能出師,繼承我的衣缽啦,哈哈!”
周臣逸說這話也不是為了哄眾人高興,其實他和顧小城之間早就是師徒關係了,隻不過是顧忌到顧念祖和惠映紅對顧小城修道還不知道是個什麼態度,所以一直隱瞞著沒有明說而已。
不過這也是遲早要攤牌的事情,如今剛好遇上了這麼樣一個機會,周臣逸自然是見縫插針,不會放過,拿出來試探顧念祖和惠映紅的反映了。
雖然是拿學醫作為借口,不過大家也都知道周臣逸是個修道者了,而學醫和修道本來就是相通了,為了追求更高的醫學造詣,學著學著就順帶著修道了,這也是很正常地嘛!
正是因為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周臣逸打算曲線救國,讓顧念祖和惠映紅潛移默化地接受了顧小城將要從學醫過度到修道的道路,雖然現在還沒有明說,但隻要時間一長,也就沒法改變的了。
其實修道本身並不是什麼壞事兒,反而是一件得到天地造化的大因緣,大好事,但是世俗對於修道的看法始終是有些偏頗,而最為直接的一點就是,修道之人和普通人有太多的不一樣。
比如說,修道之人的神通,在普通人眼裏,就是邪門歪道,或者是裝神弄鬼,很難被世俗所接受。
而修道者的生活,比起普通人來說要超脫上了不止一個檔次,這對於普通人來說,又是一種難以接受的刺激。
至於其他的層麵,其實也是相同的道理。
周臣逸估摸著,即使顧念祖和惠映紅十分開通,對於自己也是十分地認同和推崇,而且還有那麼一份感激之情,但是那畢竟是關係到自己兒子未來人生的大事兒,未必就願意自己的兒子跟別人不一樣。
其實天底下的父母都差不多,自己的子女還是個普通人的時候,希望他們出人頭地,高人一等,但是當真的發現子女有超出常人的能力的時候,又會希望他不要太過特別,以免得成為眾矢之的,甚至是普通人眼中的怪胎。
這是一種心理上的矛盾,無論是誰都是一樣的。
而果然,顧念祖一聽到周臣逸暗示著要收顧小城為徒,學醫,臉上先是顯得十分喜悅,但是隨即便是露出了幾分難色。
而惠映紅的表現則更是明顯,抿了抿嘴,露出了一臉的遲疑之色,並沒有絲毫的表態。
看到兩人這樣的反應,周臣逸隨即就明白了,這兩人雖然敬仰自己修道者的能力和身份,但是真的攤到了他們身上的時候,還是本能地有些抗拒了。
“爸爸媽媽,我想學醫!”顧小城也是人小鬼大,一看到顧念祖和惠映紅這個反應,頓時就像是明白了一些什麼了,撲到兩人的跟前,包這兩人的大腿撒嬌。
其實顧小城自從開始修道之後,那靈性和靈智一起,就處在一個被高速激發和開發的狀態之中。
如今的他,雖然隻有不到六歲,而且表現得也很孩子氣,但實際上在智慧和感應人的情緒,氣息這一方麵,卻是已經超出了同齡人太多了。
修道者都是心思剔透之人,這顧小城又是一個天資驚人的妖孽級別的小天才,自然也是不會例外了。
“這,小城啊,你還小,連字都不認識幾個,這學醫的事情,要不等你上了學,有了點根基再說?”
“是啊,小城,爸爸也是學醫的,如果你真想學的話,不如一邊上學,爸爸一邊教你啊?這樣,等你有了繼承之後,再向你周哥哥學習更厲害的醫術,豈不是更好麼?”
兩夫妻和顏悅色地跟周臣逸溝通,但其實都是在表達同一個意思,那就是不同意。
顧小城其實也聽出了兩人言語之中真正的意思了,頓時就不高興了。
他跟周臣逸早就有了師徒的名分和事實了,隻不過是一直聽從周臣逸的叮囑,並沒有透露給任何人知道而已,不過這種秘密對於一個隻有幾歲的小孩子來說,還是太過難受了。
所以,顧小城也是巴不得有這樣的機會,讓自己跟周臣逸的師徒名分變得名正言順。
沒想到卻是遭到了父母的反對,顧小城心裏頓時鬱悶了。
他眼珠子一轉,隨即便將注意打倒了老院長的身上。
“爺爺,我爸爸媽媽不同意我跟著哥哥學醫,他們這是看不起中醫,也看不起我的天分!”
喲!這小屁孩居然也學會狐假虎威和告狀了,了不得啊!
周臣逸樂了,心裏暗自誇獎著顧小城這一招用老院長作為靠山的隔山打牛,非常聰明,不過臉上卻是不動聲色,隻是看著顧小城怎麼說服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