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浩劫(1 / 2)

男女老幼,全城百姓,無論尊貴與否,共同譜寫了這血色的輝煌。

與江陰城的那八十日帶發盡忠無異的濟南保衛戰。

關於其的細節,陳銳並不清楚。

對於濟南保衛戰究竟持續了多長時間,後世的網絡上資料上眾說紛紜有著諸多不同的說法。

山東師範大學曆社學院的朱亞非教授稱此戰持續了六十餘天。但是在許多史書中都稱守軍堅守十晝夜後城坡,甚至還有滿遺們偽造的資料說清軍一日破城的。

很顯然,最後一種說法是不可信的,純屬是韃遺在汙蔑抹黑這些漢人英雄們的偉大,同時又吹噓他們那畜生祖宗的強大。

那麼十日之說又從何而來呢?《明季北略》還在記述當時協助守城的山東參政鄧謙時說:“(鄧謙)援枹登陴,露立十晝夜,矢盡石窮,俄而登兵千餘人,援者為內應,忽大風晝晦,城陷。”由此說來,濟南的確是守了十天。濟南被圍之日雖然沒有記載,但城破之日是崇禎十三年正月初二確實無疑。而在崇禎十二年的十二月十一日,清軍主力還在河北钜鹿與盧象升部激戰,包圍德州也是十二月份的事,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這其中有閏十二月或閏正月。此時距城破之日已不足六十日了,又何來守城六旬的時間?

濟南保衛戰是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的。韃子入關分兵數路,韃子的的一支小部隊脫離主力提前南下,並在十一月份就開始了對濟南的圍困。

由於兵力不充足,韃子沒有能夠攻下濟南,而恰在此時發生了宋學朱以奇兵出擊,所以“重圍稍懈”的事。

到了十二下旬,韃子主力擊敗盧象升部,南下濟南,與分部會合,合軍之後,韃子實力大增,開始了大舉攻城,至次年正月初二日城破,差不多有十日左右的時間。

城中兵力有限,不足以抵抗三餘萬韃子的近攻,在殺敵無數後,抵抗數日的他們終於支持不住,濟南城這麼的被攻陷了。

而韃子在苦攻數日,死傷無數後,也終於欣喜若狂的登上了濟南城頭,但他們絕不會想到,漢人的抵抗還遠沒有結束。

在濟南城陷後,宋學終和士兵們仍然沒有放棄,他們以疲憊之軀與數萬彪悍的韃子軍展開激烈的巷戰,每一處地點都要經過幾次反複的爭奪,韃子再次遭受重大的損失。我們不禁感慨,這需要多大的勇氣與氣節才做的到!

楊嗣昌高起潛之流,對比起濟南的勇士們,他們有什麼理由不去自盡?他們死不足惜。

宋學朱在巷戰中力戰,受創,被執。清軍將他綁縛在城頭燒死,屍骸無存。南明弘光初年,追贈大理寺卿

山東左布政史張秉文,戎裝出門與清軍惡戰,中箭而亡,他的妻子和小妾及家仆十數人俱投大明湖而死。死後贈太常寺卿

山東學政鄧謙,親自在城頭開炮轟擊清軍,力戰而沒,全家戰死者四十餘人。他的母親聞知噩耗後,絕食而死。後綴贈光祿卿

曆城知縣韓承宣,濟南人,城破後帶領全家人與清軍作戰,最終全部戰死。追贈光祿少卿

李應薦,東昌府恩縣人,進士,授禦史,濟南被圍時,他資募勇士協助守禦,城陷,李應薦身中一槍,猶率家丁格鬥,後被俘,厲聲大罵,被斫二刀,斷一指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