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小白樓重逢(3 / 3)

在巴菲特與芒格離開之後,袁得魚悄悄對邵衝說:“單獨聊聊?”

邵衝不搭理,隻是看了看腕上的手表。

門外,丁喜觀察著裏麵的動靜:“你們怎麼看這些人?”

“他們這些人有的還挺熟悉的,應該合作不止一次了吧。”冉想分析著。

“那些老外大部分都是做期貨出身。那幾個中國人,股權背景較多,有什麼規律嗎?”陳嘯分析說。

韓鑒說:“這兩者之間倒並沒什麼關係,隻是,中國過去幾年的財富積累,股權比重非常大。而在美國,真正的對衝基金大佬,市場裏的真玩家,期貨是必要的對衝與贏利工具。或許,他們隻是代表了不同金融市場上最會賺錢的人。”

“中國市場過去幾年確實夠熊的,除了今年……”陳嘯點點頭。

正在這時,門打開了,出來的是邵衝,他的神情略顯不自然。

他剛要走進最近的一個洗手間,然而,這個洗手間被黃帶子攔住了。

他剛想叫人,旁邊一個人對他說:“去樓上那個吧,很近。”

邵衝想不起自己吃了什麼會拉肚子。

他洗手的時候,驚訝地發現袁得魚站在他身邊。

他立即朝門的方向走去,卻發現門怎麼也打不開。

邵衝與袁得魚對視了一會兒,他反應過來:“原來是你!”他意識到自己在這裏是被設計的。

“這裏不好嗎?簡單聊聊?”

“我打電話叫人來。”

邵衝剛拿起電話,就被袁得魚握住。

海元那群人在外麵笑得不行。

“韓鑒,你可真能安排地方啊,簡單,粗暴!”

韓鑒謙虛道:“少不了冉想那麼精準的瀉藥。”

“我可是在果盤旁蹲了很久呢。”

“要說指引路線的技巧,誰也比不上丁總的沉著冷靜。”

“哈哈,拉上黃帶子,增加了逼真效果。”

在洗手間,袁得魚先開口了:“如果沒說錯,你將發動一場不亞於2008年的大空頭交易,我出現在這裏,是要告訴你,不要再繼續了。”

“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百密一疏啊,邵總,萬一出現了不可控的局麵怎麼辦?”

“不可控?”邵衝冷冷地說,“那我問你,次貸可控嗎?你看現在美國如何?最後痛苦的又是什麼國家與地區?”

“如果發生了災難,對你有什麼好處?你不是也處在危險之中嗎?”

“這不是你可以理解的。你就去賺你能賺的錢就行了,小子。”邵衝試圖推開他。

“不給我完整的答案前,你是無法離開這裏的。”

“哼,我不知道你現在知道什麼,以我對海元證券近期的了解,你們能夠安身立命就已經很不錯了。你也不要口口聲聲說,很多危機是我造成的,我可沒那麼大能耐。不要忘了,如今金融市場變成現在這個鬼樣子,你們海元也沒少煽風點火。也謝謝你們出局早,別再火上澆油了。”

袁得魚不得不承認他的判斷是對的,直到前一晚,他才幡然醒悟,邵衝他們為了今年夏天即將爆發的戰爭,已經密謀很久了。

邵衝笑了笑:“袁得魚,我也不知道你為什麼那麼自信。你不是都提前離開了嗎?你還希望我與你聊什麼?”

袁得魚也笑了一下,眼神忽然變得犀利:“你這麼做與當年有什麼區別呢?當初最早倒戈的就是你吧!他們都已經同意站在我爸爸那邊。你才是害死我爸爸的罪魁禍首!”

“你說的這些,都太可笑了。我隻有一句奉勸,隻有活下去才有意義。如果執迷不悟,執著於過去的事,拖累的也隻有自己。”

“你錯了,對死者最好的緬懷,就是去繼承他的遺誌!”

邵衝冷笑了一下:“那,戰場上見!我可是好心勸你,既然你已經離開火爐了,就別再回來,小心燙得麵目全非。”

袁得魚說:“還不知誰粉身碎骨!”

“可笑,你以為我是你曾經的那些對手嗎?不過有一點我不得不說,你爸爸是個出色的人,他眼裏看到的都是長遠之事,在國內,我還真沒見過第二個……”邵衝看了他一眼,“看在你爸爸的麵子上,我現在正式回答你的問題,我絕不會放手的,你也看到了,我這次來,主要就是見我談好的資方,我要調動更大規模的資金,除了國內資本,海外的資金我也要一起調動,我說完了。現在,我可以出去了嗎?”

“你覺得我會放你走嗎?你知道我還要什麼?我們之間的溝通太難了。”

“好吧!”邵衝抽出衣袋裏的鋼筆,寫下一串數字,“這個電話號碼是專線,你可以打進來,後麵這個數字,是我給你的私人專線密碼。”

袁得魚靜靜地看著他,將手機還給他,對著門框,重重地捶了三下。

門鎖“啪”的一下鬆開了,邵衝推門而出。

袁得魚走出來,坐在休息區的沙發上。他尋思,如果按邵衝希望的方向發展,這次戰爭的破壞性極大。

從邵衝的話推測,他們應該準備了很久,若是如此,接下來這個夏天爆發的戰役,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惡戰。

隻是,海元並不是邵衝所說的那樣,沒有這場賭局的資格。

目前的海元,已是證券行業的翹楚,這當然離不開這些年袁得魚的精心運營。

在袁得魚拿下海元證券後,第一件事就是將自己的大時代資產管理公司並入海元證券,舊部成了海元證券控股的資產管理公司的主幹。

他同時成立了海元最精幹的自營部,由他直接管理,這個部門每年都平穩地給公司創造充足的利潤,讓公司可以做一些突破性動作——比如設立戰略投行部與海外業務部,這吸引了不少海外銀行家,大大提升了資源層次,讓海元證券原本以經紀業務為主的券商模式向國際化投行業務模式過渡。

因為找到了一二級市場聯動的模式,海元承銷的投行業務越來越多,其客戶有的甚至隻花了兩個月就借殼上市。在首次公開募股(IPO)停發期間,因為殼資源稀缺,有時前後上市相差一個月,成本相差巨大,有客戶稱讚海元一個月為自己省下十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