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引用古詩(1 / 2)

在於麵前這顯得有些神秘的少年對視的那一刻,周醒川似乎在其眼眸的倒影中望見了自己的身影。

清澈,冷靜,自信。周醒川隻在胡青楓的眼神中讀出了這三個詞,心中對於這少年的興趣更是大了幾分。

很少有年輕文人能夠在自己麵前不卑不亢而不落下風,哪怕是大周朝軍隊裏那幾個著名的青年軍士,也做不到,自己那股足以令常人膽寒顫抖的殺伐氣息,似乎對麵前這個少年並不起什麼作用。

胡青楓此時則是冷靜地計算著這件事情最壞的結果,最壞的結果當然是麵前周醒川不認可自己的試卷,隨後將自己抓入大周大牢,不過胡青楓並不認為自己的答題會不合格。

”要是這種送分題都過不了,我還怎麼考取大周舉人呢...“胡青楓在心底自言自語道,想起徐府裏那個女人,不禁一陣無奈。

怎麼自己就攤上這個女人了...

隨著周醒川開始審查起胡青楓試卷,考場上的氣氛一下子再度冷了下來,隻有翟星站在一旁,眼神十分讚賞好奇的打量著胡青楓,不時嘖嘖稱奇。

這樣一個其貌不揚的散派文人,竟是能夠對出如此精妙的答語,寒門逆境出貴子啊...

眾人未能想到的是,連帝星書院的先生翟星,都自言無法評判此子的試卷,那他所答的東西,究竟達到了哪個層次?大家隻能將希望寄托在那位威震大周的神將周醒川身上。

要知道,出自帝星書院,文臣轉武將的周醒川,同樣是參加過封文策,而且是那一屆的封文策頭名...

拿起胡青楓的答卷,首先映入周醒川眼簾的便是一道道飄逸瀟灑的字體,筆勢委婉含蓄,偶爾又如雷霆震怒般的剛勁,令周醒川心中大為讚賞。

不提其他,光是這字中所表現出來的層層意境,周醒川便知曉到這年輕文人絕非等閑之輩。

過目完胡青楓所答的第一首戰爭七言詩,周醒川突然有些耐人尋味的看了看胡青楓,深邃眼神中閃爍著的奇異光芒,令得胡青楓有些捉摸不透。

周醒川現在是大致知道為何這少年不懼自己身上的殺伐之氣,還能在現在這個情況下做到如此冷靜且自信。

這首七言詩中所體現出的意境,若是周醒川在不知道作者是麵前這少年的情況下,周醒川定然會認為,這是一位久經戰場的大家所作。

詩名為,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好一個不破樓蘭終不還...“品賞完這首七言戰爭詩,周醒川算是體會到,難怪翟星會在審查題時情不自禁的表現出那番讚歎的模樣,現在的自己,何嚐不是對此詩讚歎不已?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個年輕文人了不得啊...

這首如此意境深遠的戰爭詩,自然不可能是胡青楓在那短短一刻鍾內就能夠寫出來的,胡青楓也隻是想起了自己前世古時一位著名的邊塞詩人,感慨萬分,便直接引用了此詩。

在於麵前這顯得有些神秘的少年對視的那一刻,周醒川似乎在其眼眸的倒影中望見了自己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