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麵風雨正急,戰亂峙起,而東皇明月卻正在月庭中研究三百六十多個人體的穴位,這些命名規則,有律可循,故曰:福生無量,道門下。
針灸學是這片大地上醫學體係中最具特色的學科之一,穴位名字往往都很好聽,但又很難記,其實,穴位的命名均有一定含義,如利用體地貌命名的日月、上星;參照動植物命名的伏兔、魚際、犢鼻、鶴頂;借助建築物命名的井、印堂、巨闕等。穴位名字主要分為幾類:
取象比擬。
一、與文星象和氣候比擬命名:象和氣候自然是古人取穴命名的內容之一。如日月、上星、宗、四滿。古人以風為百病之長,因而直接或間接以風命名的諸風穴更多。
二、與地理地形比擬命名:借用地理山川的地名、地形與孔穴所在的體表相比擬,這更為多見。山窪無水之處為穀;如合穀、陽穀,山窪流水之處為溪;如陽溪,水所止處為池,如曲池;百川皆歸之處為海,如血海;淺窪水草之地為澤,如少澤;山窪流水之處為谿,如谿、陽谿;水之細流處為溝,如支溝;水從地出為泉,如湧泉;深潭為淵,如太淵;大川為瀆,有中瀆;深凹有水之處為井,如井;又有土之高者為丘,如商丘、外丘;大丘為墟,如靈墟;可通行之處為道,如水道、神道、靈道;地理上的門戶為關,如內關、外關、上關、下關;又有直接用山川的名字命名,如昆侖、太乙。
三、與居處和社會形態比擬命名:如王者所居謂之宮,如紫宮、勞宮;國君所在或人民聚居之處為都,如大都、陰都;財富與人口集中之處為府,如風府、中府;高大門觀謂之闕,如巨闕、神闕;寬敞明亮的居室謂之堂,如玉堂、神堂;堂前門內謂之庭,有神庭、內庭、中庭;廳堂以外的走道謂之廊,如步廊;通風采光之處謂之窗或牖,如窗、目窗;人可出入、聲可通達之處謂之門,如雲門、關門、幽門;門之半者謂之戶,如氣戶、腦戶;煙囪謂之突,有突,水突,扶突;凡慈等均為孔穴命名所假借。
四、以人體髒象與官製比擬命名:如心為君主之官,藏神,主血脈,而紫宮、神庭、玉堂、神堂,即指為心君所居之宮室,與君主布政之處。如膀胱為水液藏聚的州都之官,得氣化而能出,氣海,水泉,水道等穴,皆可與之相應。
五、與衣著服飾比擬命名:如絡卻、頭維。
審形推理。
一、以所在與鄰近部位推理命名,以各種俞穴為多,如膀胱俞。
二、以人體局部形象推理命名,根據名稱就可以聯想到大體位置,如頭麵部的百會、上星;四肢的腕骨、偏曆。
三、以孔穴的功能推理命名,根據孔穴的功能及作用,給予相應的名稱,如承光、承泣、承漿、迎香、地機等。
四、以經穴的彼此關係命名。
五、以取穴時的特定體位推理命名,如支正,支溝。
其他零星命名法。
因重視而推崇命名,如孔最。了解穴位的含義有如下幾個作用:一、由表知裏:髒腑深藏,經穴四布,經依髒分,穴與髒應。二、顧名知用:穴名與所主病症有關,是古人孔穴命名的另一基本思想。三、見名求位:通過對穴名的了解,對於指示穴位所在,也將有助於記憶。四、提高學養。
東皇明月一邊看古簡,一邊記憶穴位的前世今生!
手太陰肺經十一個穴。
一.中府:中,指中氣,即地之氣;又指中焦、胸中與中間。府,指府庫。中府,意為地之氣在胸中儲積之處。對人身上中下三部之氣血,俱有調攝之功。
二.雲門:雲,指地合氣,又象征肺中的脈絡。門,出入通達之處。雲門,指此處為地之氣升降之門戶,而肺脈之蔓延羅絡,又有雲氣之象也。
三.府:,指氣與人體的上部。府,地理名,星座名,兩乳名。又為高深之意。喻為有收藏氣的職責和為高深富庶之處,且與其取穴法有關,穴與男子**高下相當。
四.俠白:俠,通挾,通跡白,指肺及白色。謂其挾於肺之兩側上臂之白肉際也。
五.尺澤:尺,指長度。澤,沼澤,又宮名。言其居於尺部形如沼澤之處也。
六.孔最:孔,指孔穴,孔竅。最,為最要,最甚。意為此乃本經中最重要之穴,乃本經中經氣最旺之處。
七.列缺:列,指陳列,裂開。缺,指缺口,空隙。古稱閃電為列缺。穴在腕上之裂隙與衣袖之邊緣處,針下之氣常如閃電也。氣之列缺,可與足陽明經地氣之豐隆相呼應。
八.經渠:經,指經脈、經氣與經過。渠,是水溝和水所流通之處。指穴為經脈與經氣交會流通之渠道。
九.太淵:太,高大與尊貴之意。淵,深水,深潭。又鼓聲名淵,弓之彎曲處亦名淵。太淵,口中津液名。言經氣深如潭水;澤潤周身,效同桴鼓,而居於彎曲如弓之處也,為諸脈之會。經氣猶如潭水之深不可測也。
十.魚際:魚,指拇掌肌肉的形狀。際,邊際。謂穴在魚形肌肉之邊際也。以鄰近而得名。
十一.少商:少,幼,微之意。商,五音,屬金,屬肺。少商,是商的高音。言為金氣所止或為金氣初生之處也。
手陽明大腸經二十個穴。
一.商陽:商同上,陽,指陽金。意為此乃陽金脈氣所生之處。肺為陰金,大腸為陽金,肺經由列缺分出一支走向食指端,陰金至此已轉化為陽金矣。
二.二間、三間:二、三,為指骨之第二、三兩節。間,間隙,孔竅。二間、三間,為次指第二、三指骨後方之間隙。
三.合穀:合,開合、結合與合攏之意。穀,山窪無水之地,又肌肉之結合處即古之所謂“肉之大會”亦稱為穀。合穀,山名。穴在太陰與陽明結合處。開則如穀,合則如山也。更兼手太陰,由列缺別走陽明,在此自應結合依傍。
四.陽溪:陽,指陽經與手背部。溪,是山窪流水之溝;又筋膜之連接處,即古之所謂“肉之會”。泛指陽經陽部之凹陷處也。
五.偏曆:偏,指側旁與傾斜。曆,指行走與經過。言經穴皆位於前臂之偏旁,並從此分出旁支、斜絡於太陰也。楊上善曰:“手陽明經上偏出此絡,經曆手臂,別走太陰,故曰偏曆也。
六.溫溜:溫,溫暖。溜,通流,通留。功能溫經發汗,又為袖手取暖留止之處。此穴具有溫經發汗、疏風散寒之功。袖手取暖在此亦常留而不去也。
七.下廉、上廉:上、下,指高低,前後。廉,指邊緣,棱隅,偪仄。穴在前臂邊緣有棱隅之偪仄處也。廉者,前臂上段偪仄,隆起之象也。
八.手三裏:手,指上肢。三裏,指長度及人身上中下三部之裏,以其與肘部距離長度及通乎三焦之裏而言。穴約在肘下三寸,與足陽明之三裏上下相應,對三焦在裏諸病無所不包。其上方有點手五裏。
九.曲池:曲,彎曲。池,水之停聚處。曲池,地名。穴在肘臂屈曲時肘橫紋端凹陷如池之處也。必須屈肘取穴,凹陷方顯。經氣至此,有如水之入池。
十.肘髎:肘,肱與前臂之間的關節部分。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鄰近骨部的縫隙。泛指穴為肘部之深孔。
十一.手五裏:手,指上肢。五裏,指長度及人身五髒之裏。以其與肘部的距離長度較遠,及通乎五髒之裏而言。與手三裏同義。五裏與五髒有關。
十二.臂臑:臂,上肢之統稱。臑,肩下方之肌肉。指穴在臂之臑部而言。穴當三角肌隆起處之端,故直接以臂臑名之。
十三.肩顒:肩,項下的部位。髃,同隅,角也。指穴當肩頭三隅角也。
十四.巨骨:巨,大也。巨骨,即大骨之意。巨骨,古解剖名,穴在肩部之大骨相鄰。穴在鎖骨與肩胛之間。既屬骨穴同名,亦為泛指肩部之大骨而言。
十五.鼎:,見府條。鼎,三足兩耳。象人之頭頸,並喻為吸入氣的貴重門戶。穴當側頸,自為吸入氣之重要門戶。
十六.扶突:扶,輔佐,扶持。突,凸出,突起。指穴處為人體頭這一最大突出之扶持。頭為人體之最大突出者,穴下之胸鎖乳突肌也突出明顯,更為扶持頭部所必須,故名。
十七.禾髎:禾,曲頭木。髎,近骨的孔隙。指穴在形如曲頭木的鼻唇溝之下方而言。
十八.迎香:迎,迎接。香,芳香。謂其功能通鼻塞,知香臭。
足陽明胃經四十五個穴。
一.承泣:承,承受。泣,淚水,常為淚水之承受處。穴當眼眶下緣正中,與承漿同義。
二.四白:四,四方,四野之意。白,光明,潔白。謂目病取此則四顧皆光明潔白也。
三.巨髎:巨,大也。髎:近骨的孔隙。穴在上顎骨與顴骨交接之巨大空隙中,泛指為麵部髎孔之巨大者。
四.地倉:地,指土地所產之穀物。倉,倉稟,倉庫。意為口腔猶如穀物倉庫的組成部分。地倉者,合五穀之味與髒腑之官而言也。
五.大迎:大,指大氣,大櫻迎,迎接。大迎,古骨名。指其可以迎受先後之氣與居於大迎骨之處也。穴居頭麵為足陽明之脈,可以迎受先後盛大豐有之氣以養人也。下頷骨古稱大迎骨,穴處之動脈也稱為大迎脈。麵此處之穴也稱為大迎穴。
六.頰車:頰,麵頰,此處指上頷骨。車車輪,指下頷骨。頰車,即下頷關節可以轉動之處。頰和輔是單指上頷骨,車是單指下頷骨。而頰車穴則是以下頷骨可以轉動處而命名。
七.下關:下,上之對。關,機關,關節。穴在下頷關節顴弓下方,與上關互相對峙。
八.頭維:頭,頭部。維(四角為維),隅(方也,角也)角,維係,維護。謂穴居頭之隅角,是維係頭冠之處,並可維護頭部及四肢之陽氣也。頭維為頭角,是維係頭冠之處。頭維可以維護諸陽。頭維為足陽明脈氣之所發,又為足陽明、少陽、陽維之會。四肢陽氣不足諸病,取之自有維護之效矣。
九.人迎:人,指人體與生命。迎,迎接。又為接受之意。謂喉結兩旁之動脈,可以迎受地五髒之氣以養人也。人迎、寸口、趺陽三大動脈,在中醫脈診居於重要地位。人迎者,胃脈也。
十.水突:水,指水穀之氣。突,指穿鑿成的洞穴。意為穴乃陽明水穀之氣穿突而出之處也。穴為通達地氣的水突,與吞吐氣的突可以互觀。
十一.氣舍:氣,指呼吸之氣。舍,可以居住安息之處。意為呼吸出入之氣在此可以停留也。穴在喉嚨之旁,猶如氣之舍室也。
十二.缺盆:缺,空缺。盆,闊口盛器。缺盆,古解剖名。指其位於缺盆處也。缺乃空缺與空虛之處,與列缺之意有別。缺盆可理解為有如無蓋之盆。鎖骨上窩正如盆之無蓋,空虛如缺。
十三.氣戶:氣,指呼吸之氣。戶,出入居住與謹護閉塞之處。呼吸之氣經此可以出入停留,居住藏護也。穴名與穴用,均與氣舍相同。
十四.庫房:庫,倉庫。房,房室。指穴在胸旁,有如肺氣之倉庫。穴在玉堂、紫宮之外旁,正當肺氣儲積之處也。
十五.屋翳:屋,覆蓋。翳,掩蔽。指穴當覆蔽胸部之處也。穴當防胸之要地,故名。
十六.膺窗:膺,前胸。當胸之衣稱為膺服,又是壅塞之意。窗,屋上通風采光的洞口。謂穴能開通胸膺的壅塞與位於膺服之邊緣也。鎖下乳上曰膺。胸膺壅窒不舒諸病,取之則氣可通暢也。
十七.乳中:乳,指**。中,指中央。穴當**之正中,故名。
十八.乳根:乳,指**。根,指根底。穴當**之根底部,故名。
十九.不容:不,不能,不可。容,容納,包容。謂其可治胃不能容諸病也。用於嘔吐反胃、腹滿痃癖諸病,則不容者又將能容矣。
二十.承滿:承,承擔,承受。滿,飽滿,充滿。承滿者,上腹可以承受飽滿之處,且可用以消除脹滿也。上腹本可承受飽滿,但過滿又將不能承擔,且有承擔消除脹滿之責也。與不容上下連屬,可以互參。
二十一.梁門:梁,通梁。門,出入通達之處。梁門,戰國古地名。借喻為五穀入胃所由之路,且可治伏梁病也。穴在承滿之下方,正為糧穀下行之門戶。又,伏梁,病名。深藏為伏,梁為梁木(屋梁)。謂心下臍上藏有形如梁木之硬塊。此為治心下痞滿積聚之伏梁病的常用穴,既為五穀入胃之通路,且可消脹化食也。
二十二.關門:關,指關藏,關閉。門,出入通達之處。指其為納穀與收藏水穀之門戶。穴居胃底,為胃之關。又可治完穀不化、大腸滑泄諸病。關門之名具雙重意義。
二十三.太乙:太乙,象地混沌之氣;又神名,星名,地名。此處以穴位之所在,及其功能與大腸之形象而言。穴居樞之上方,地之氣至此尚未分明,胃腸之清濁在此亦未分清,有太乙之象也。自有安神定驚、主癲疾狂走諸疾矣。象大腸之盤曲。太,大也。乙,盤曲之象也。與其能治大腸諸病有關。
二十四.滑肉門:滑,光滑,滑利,滑動。肉,肌肉。門,通往與指向之意。意為此乃通向腹腔滑肉之處。腸居腹內,最為光滑,滑利和易於滑動,故可以滑肉目之,且穴對腸病為有效也。又可治舌病,舌亦滑肉之類也。
二十五.樞:,地,此指人之上下半身而言。樞,樞機,樞紐。喻穴居人身上下樞要之處也。樞,本為北鬥第一星,此借喻為地之樞機。與其外側之大橫,可以互觀。
二十六.外陵:外,指身體的表麵。陵,隆起的丘陵。外陵,為腹壁內虛外實的象。外陵者,腹壁豐滿隆起,有如地麵之丘陵,相對於腹中之空匱而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