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皇冕沒有表態,顯然是默認了。
“唉,我突然有些擔心明月那個丫頭了,蓬萊仙島,可是仙魔大戰的核心啊!”
東皇明盤腿而坐,呡了口茶,對武次第、東皇玉、項劍、黃金策等人道:“我近日看了許多古簡,連借宿的丫頭橋羽都進步了不少。如今混亂,我們應順天時而為,接地氣而活,不可過多在乎正與邪了,因為那隻是執念。一天十二個時辰,我們能做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上古時候的華夏大地上,人們遵從自然原理將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一個時辰剛好是今天的兩個小時)。
人們還為每個時辰取了優雅別致的名字,又以地支來表示。
每個時辰名,或描繪了天地間一景,或是闡明起居作息的道理。
十二時辰是華夏先民們的大智慧(如今雖然人們習慣於二十四小時製,但也別忘了這些中國傳統的優美時辰),了解了這些時辰,可以在床榻邊跟孩子一起欣賞時間,告訴他在哪一個美妙的時辰出生,或者讀一卷經卷,感悟時間的珍貴。
子時(23:00-1:00),夜半,是今明兩天的臨界點,又名子時、子夜、中夜,意為孕育。夜半為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
“古曆分日,起於子半”,此時的天空,像嬰兒的眼眸,黑得純粹,人早已歇下,老鼠會悄悄出洞活動。
夜半,宜睡眠,忌熬夜,此時,人們應該注意:“安睡以培元氣,身必欲側,屈上一足。先睡心,後睡眼,勿想過去、未來、人我等事。
惟以一善為念,則怪夢不生,如此禦氣調神,方為自愛其寶。”(睡眠是培植元氣的最好方式。側睡、曲足讓血液歸心,以獲安寧。不要胡思亂想,這禦氣調神的法寶。)夜半人的氣血都已降到最低值,現在睡覺,是為了補上一整天的能量。
醜時(1:00-3:00),醜時,又稱雞鳴、荒雞。醜是“扭”的本字,此時天地間似有一雙大手,正把夜幕與白天互相扭轉。
此時,守時的公雞發出清啼,棚戶裏的牛正在咀嚼著青草,而人應該處於熟睡狀態,如果此時失眠,可以:“精氣發生之候,勿濃睡,擁衾坐床,嗬氣一二口,以出濁氣。
將兩手搓熱,擦鼻兩旁及熨兩目五七遍;更將兩耳揉卷,向前後五七遍,以兩手抱腦,手心恰掩兩耳,用食指彈中指,擊腦後各二十四,左右聳身,舒臂作開弓勢五七遍;後以兩股伸縮五七遍;叩齒七七數;漱津滿口,以意送下丹田,作三口咽。清五髒火,少息。”
此時為人體精氣生發的時候。如果此時失眠,可披著被子,坐在床上,嗬一兩口氣,把體內濁氣吐出。然後:把兩隻手搓熱,摩擦鼻子兩旁,並用搓熱的手慰熱雙目三十五遍。把兩隻耳朵分別向前、向後揉卷三十五遍。
用兩隻手抱住後腦,雙手的手心恰好掩住雙耳,用食指去彈中指,擊打後腦勺二十四次。再左右聳身,像開弓一樣拉伸雙臂,四十九遍。兩腿伸縮四十九遍;最後,叩齒四十九次,用意念將唾液送下丹田,分三口咽下。如此可清除五髒之火,讓生發精氣的腎髒得以休養。
寅時(3:00-5:00),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平旦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有“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之說,這是人們所見到的“平旦”一詞的最早來曆。
此時,太陽雖還未出地平線,但遙遠的天際處早已顯現一線生機,老虎也蠢蠢欲動,是為寅時。
平旦,熬過了黑暗,終於要迎來晨光,這天蒙蒙亮的時刻,屬於所有堅持著、飽含希望的人。
卯時(5:00-7:00),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有“日出有曜,羔裘如濡”之說。先民們告訴人們,要日出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