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之人的雜念是指在當前心意狀態下自然的、合適的意念、意境之外的雜亂的心思和念頭,它對當前良好的或期望達到的良好的功境產生幹擾、牽製、衝擊,使人達不到較好的功態。
其產生的原因與克服措施簡述如下:
一、功中意誌力不強,定不住正念而生雜念。正麵的力量需要心誌的堅持才能樹立起來;就是對雜念的克服措施也是需要相當的意誌力的支持為基礎來實施的。
所以,功中隻要是合適的意念就要在一定程度和時間上堅持一下,以抵製、擊退、中和妄心的幹擾、牽扯、束縛。
真妄相攻時,需要人的意誌力的支持來去妄存真。
二、由於緊張、忙碌、思多、外擾等致使氣血上湧、心意興奮、紛亂、纏綿,信息雜陳,而生雜念。
此時需放鬆自己,避免緊張,回收、下放氣血與心意,做到鎮靜、冷靜、平靜,使心意和氣血平和。
仍然思多者,可意注視覺調用木性力量,以梳理、克製脾土之思,通達心意。
三、由於體內火大,尤其是心、肝、脾胃中火大、陰虛陽亢,致使心意浮躁不安而生雜念。
此時意念可側重守上、守外,感受環境中的清涼氣息和廣闊、空達意境。功外可服用清熱解毒或滋陰潤燥藥物。
四、由於脾虛日久,濕熱內困,肝木受製,脾思纏綿艱澀,神思不通達,致使能量、信息淤塞泛濫而多生雜念。
此時需服用清熱除濕、疏肝理氣藥物,再補脾益氣,服藥最好在大夫指導下進行,對修煉有輔助作用,但如不方便或拿不準,可隻靠功中意注“視覺”強化木性力量,再運用木土生克意念、意境等。
五、為入靜而入靜,不知平衡、轉化雜念,不去暢通意識流,隻知遏製和圍堵,使雜念更多。或者所采用的意念與身心現狀和需求有所不合,存在一定衝突,應根據當前心意狀況選用合適的意念、意境。
六、由於存在外在信息幹擾,心神不安而雜念多。平時與人為善,盡量避免與人的衝突,或者減少不必要的人際交往和無用功式的忙碌,保持純淨、平和心態,以減少信息幹擾。
要立誌、發願,以獲得良好的信息讚助,平衡信息衝突。
其實,雜念多的根本原因是身心潛力不活躍,其五行要素不能協調、平衡,反而有衝突;同時,潛意識不強大,不能從意識的根源上對雜念進行徹底清除,意識、心念的根在潛意識身上;也不能以潛意識的力量去調整、控製主觀意識,主觀意識是雜念的直接製造者。
所以,從根本上說,克服雜念就要真正強化潛在意識的力量,而不要自始至終執著於克服雜念本身上,等潛意識強大了,人心則不求靜而自靜,雜念自會消失。
當然,雜念的產生原因是比較多的,功初有些雜念也屬正常,不必過分關心,一心放在正念、正覺上即可,功中心意深處的沉渣泛起也可不予理睬,保持已有的良好感覺和意境即可。
九天玄女在漫長的文化變遷中被賦予了多重神格,承擔傳遞天命、教授兵法術數、保護堪輿等功能,是名副其實的千麵女神。
華夏先民在原始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女性神靈形象,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西王母、女媧與玄女。
西王母經過上清經派的形塑成為道教至高無上的女神,女媧進入民間至今仍是北方地區女性獨特的信仰對象,相形之下玄女似乎稍顯遜色,但是縱觀原始以來的信仰,就會發現玄女始終占據著一席非常之地。
九天玄女最早出現在黃帝時期,作為天帝的使者,幫助黃帝戰勝蚩尤。
黃帝攝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誅殺無道,不仁不慈。
萬民欲令黃帝行天子事。黃帝仁義,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敵,乃仰天而歎。
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製伏蚩尤,以製八方。蚩尤沒後,天下複擾亂不寧,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
天下鹹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殄伏。
當黃帝無法戰勝蚩尤時,上仙派遣玄女下降,授予黃帝“兵信神符”戰勝了蚩尤。“兵信神符”是天命的象征,玄女則是代天傳命的人,她不直接介入人間的戰爭,隻是提供秘寶製勝。
玄女並沒有幫助黃帝攻打蚩尤,而是將象征著正義與勝利的天命帶給民族始祖黃帝,讓黃帝得以親自戰勝代表者不義與無道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