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村,是安徽的西北麵一個小村,與其他村莊一樣,生活著一群樸實的農民,雖然叫趙家村,但並不都是姓趙。村莊不怎麼發達,通往村口的是一條泥路,坑坑窪窪的,有的地方甚至比地平麵相差半腿深。
村裏有四十多戶人家,大概有一百五十來人,農村嘛,綠化很不錯,除了出村的一條路外,村子的四周都被各種樹木圍了起來。村裏雖有一百多號人,但平時在村裏的也就四五十口,而且全是老人和小孩,為了生活好點,年輕力壯的的出去打工了,平時很少回來,也就逢年過節時一村子人才能聚在一起。
今天村裏人很多,除了本村以外,鄰村的的人也來了很多,也有些城裏的和別的地方的。當然,今天不是過節,相反的,除了過節能把大家聚在一起外,還有一種情況也能把村民聚在一起,這便是喪事。
今天正是村裏張大叔家辦喪事,張大叔名叫張元山,今年43歲,今天是他的父親長老爺子去世,今天請了縣裏的道士來做道場。
張大叔家在村口的位置,是一座灰磚砌的平房,房子的西邊是廚房,用的還是灶台,就是生火的做飯那種,後屋從的大門是木質的雙扇門,進去便是堂屋,裏麵已經經過幾個道士的整理,貼的紅紅綠綠的。堂屋的西麵靠牆放著一張床,準確的來說,是用兩張板凳放在兩頭,把一些毛竹片擔在兩邊的板凳上,在上麵鋪了許多的稻草,張老爺子正躺在上麵,要說這張床是有講究的,擺著張床前要先了解上一輩老人死後是用床的還是鋪地鋪的,如果上一代老人死後是睡在床上,那這次就一定要把去世的人安放在地鋪上,相反,如果上一代是睡地鋪上的,那這一次就要放在床上了,聽道士說,這是為了防止兩代人相克,對後人很不好的。
“小坤,你來啦。”隻見一位頭戴孝服的中年男子對一位十來歲的小男孩喊道。
小男孩虎頭虎腦,身穿一身白衣,聽到張大叔叫他便循著聲音望了國來,隻見他紅著眼睛對中年男子哭道:“張大叔,張大爺昨天還好好的,今天怎麼就走了?”
“哎,今天早上我去叫你張爺爺吃飯,叫了半天也沒見他出來,我便進他房間,看他躺在床上,睜著眼睛,我以為他在開玩笑,便又叫了一聲,他依舊沒有理我,我當時真的有點生氣,邊上去搖了他一下,手碰到他身上時,我渾身汗毛都豎起來了,我的手···好像···觸到了石頭一般,你張爺爺他····已經走了,身體都···硬了···”說的這裏,張大叔竟有些哽咽起來。
“昨天張爺爺還陪我聊天···怎麼就這麼走了··嗚嗚~”話還沒說完,叫小坤的那個男孩也哭了起來。
“張居士,人到的差不多了,可以開始了。”在張元山正不知該怎麼勸小坤時,有個道士打扮的人向張元山說道。
“哎,好的道長,我去叫下人,馬上就來。”聽到張元山這樣說後,那道士便回到了屋裏,張元山見狀,擦了擦小坤的臉上的眼淚,拿了條白布掛在他的脖子上,就好像圍巾一般,“小坤啊,你先進屋裏,我去叫下人,等會要道長們要開始儀式了。”
“恩,那張叔我先進去了。”
小坤走到屋裏,見到堂屋的東牆邊擺著一張八仙桌,上麵放了許多果品餅幹,兩根蠟燭和三隻盛滿米的碗,牆上還貼了一張紅紙,上麵寫著“農曆辛巳年六月二十三,安徽省安遠縣趙家村三十二號張連雨(張老爺子)逝世,我等特受邀請前來念誦經文····謝了一大張紙的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