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就是股票價格變化的時間周期。而考察時間的單位包括日、周、月、季、年等等,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日K線、月K線這些指標。
空,就是股票價格波動的空間範圍。
理論上說,股票價格波動是上不封頂,下不保底的。但技術分析認為,實際上股票波動不是神經病那樣上躥下跳做著無規則的布朗運動,而是按照一定的趨勢運動,會進入所謂的上升通道或者下降通道中。在趨勢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就會一路向上或者一路向下。
我們常常在電視上聽到什麼5日均線、30日均線、60日均線、120日均線,全稱叫移動平均線,簡稱MA,就是把過去多少天內股票價格上躥下跳的波動給平滑成一條柔和的曲線,時間周期越長,曲線越柔和優美。這些線往往就形成了所謂的重要支撐位和阻力位。
技術分析的流派
具體來說,技術分析流派中又可以分成好多好多細小的流派。
比如說有的人其他指標都不看,就專門研究K線,什麼金叉、死叉、十字星,光是十字星就分成好多種情況。反正不管每天K線怎麼變化,他都會有一套理論來解釋這些變化,並預測未來多空雙方誰會更占優勢,也就是算一卦,明天是福還是禍,會漲還是跌。
還有些人不看當天的K線,而看過去一段時間整個股票價格波動連起來後所形成的軌跡形態。像什麼肩頭頂、肩頭底、M頭、W底,這種預測的格局就要大一點,是預測股票價格未來相對比較長的一段時間的整體走勢。
還有些人不是看線,而是喜歡自己畫線。我們看電視上的股評節目裏,經常有專家在K線圖上畫來畫去,其實就是給股票價格的運行畫上兩條邊際線,告訴你未來股票價格的變化應該不會超出這兩條線所劃定的範圍。這一條直線就叫切線,上麵那根就是壓力線,下麵那根就是支撐線,還動不動就是0.618黃金分割線什麼的,具體我就不細說了。
同樣是畫線,有人喜歡畫直線,也有人喜歡畫曲線。他們把股價的上下變動看成是波浪的上下起伏,認為股市波浪起伏和自然界的波浪是一樣的。簡單說就是上升五浪,下跌三浪。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艾略特波浪理論》,這本書許多書店都有賣。
上麵那些都還是比較Low的技術分析,還有些水平比較高的,不用人工去數浪啊、畫線啊,而是直接用計算器語言建立一個數學模型,比較常見的像什麼MACD指標、KDJ指標等等,股價波動到了那個點位,計算機就會自動提示買入和賣出信號。
實際上現在許多技術派大牛不是單單運用某一種技術分析流派的,而是綜合運用多種技術分析指標。選股的時候,既要考慮30日均線的情況,也要考慮當天K線是大陽線還是大陰線,股價是不是已經創出新高了,現在股價是不是還在上升通道內,還要考慮是不是在價格還沒啟動之前就已經放量了,正所謂“量為價先”。
反正就是一句話,技術分析的原理很簡單,不需要考慮其他一切因素,化繁為簡,隻要看盤麵上價、量、時、空的變化,就能得出現在應該買入還是賣出,持有還是觀望的投資決策。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因為不同的人對價量時空變化的解讀不一樣,所以就形成了無數個子流派,不同流派之間還經常有衝突。結果就出現了我上麵說的情況,當有人說技術分析的預測不準的時候,就會有死忠跳出來說,不是不準,是你沒有真正領會我們這一派技術流的精髓,是你不懂,不是不準。
力哥不懂技術流
好了,現在你應該大概能明白技術分析到底是個什麼玩意了。
我先聲明,別看力哥上麵說得有板有眼,貌似很懂技術分析的樣子,我老實告訴你,我還真不太懂技術分析,或者說我也隻是懂一點皮毛而已,力哥不是萬寶全書啥都懂。
為什麼作為一個專業搞投資理財的人,我沒有去深入學習技術分析呢?因為在很多很多年以前力哥還是個理財小白的時候,也曾經饑不擇食、如狼似渴地學習各種我能找到的、教我投資的書,其中自然也包括什麼江恩理論、艾略特波浪理論、日本蠟燭線理論等等。但是我看了一會兒之後,就本能地感覺技術分析這貨不靠譜,我很快就回到了價值投資的那條道路上。
那什麼原因導致我對技術分析的學習淺嚐輒止了呢?
力哥理財物語:投資的本質就是價值投資。
思考:你認為股價是按趨勢運動的還是在進行無規則的布朗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