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方丈院(1 / 2)

小沙彌止住手中的掃帚,瞪著眼睛。“女菩薩, 你趴在這裏看什麼?”

阿措擺了擺手, 扒著牆上的萬字符格窗, 盯著幾位僧人拿著食缽從大齋堂出來, 向一處單獨的院落走去。她專心致誌地數著僧人的步子。“一百三十二, 一百三十三……”

掃地的小沙彌見她不理, 極是生氣,卻又不敢上手扯她的衣裳。“女菩薩禮敬三寶當去大雄寶殿, 來後院作什麼?我叫護院的師兄來了!”

她連連討饒, 做出立時要走的樣子。“小師父, 羅漢堂後邊的就是方丈院吧?”

“師兄!師兄!”小沙彌向兩個身材魁梧的僧人招手,高聲喊了起來。

她訕笑了兩聲, 灰不溜丟的趕緊跑路。

古代寺廟的格局基本差不多,一進寺廟山門,左右兩側是鍾樓鼓樓, 和中間的天王殿構成第一重院落, 之後進入的就是大雄寶殿, 是香眾瞻仰佛像和僧眾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寶殿後邊是四堂,共有法堂、照堂、經堂與講堂,再之後就是羅漢堂、藏經樓等地方, 它們和前邊說到的建築一起建在了中軸線上, 而僧人們生活的僧舍單獨成排, 坐落在院子的後邊。而方丈因為身份較高, 單獨住在一處房屋之中,便被稱作方丈院。

阿措離了拜佛的香眾,『摸』到寺院後院,想要看看方丈院的位置,但僧俗有別,她剛一『露』頭,就被小沙彌趕跑了。

“寺廟裏講究眾生平等,僧人無論身份高低都會集體就餐,單獨吃小灶的應該就是閉關的方丈一人了吧……”她出了麓山寺,繞到寺廟後邊。

她提了一口氣,一腳蹬上,爬到了院牆的牆頭。她趴看了半天,眼睛一亮,方丈院就是在東南方向的院落!

還不等她喜上眉梢,估計從院牆到方丈院的距離,眉頭緊緊皺了起來。“一個身高一米七以上的成年男子,步伐距離應該在65厘米到70厘米,他們走的是斜線,得計算角度,那麼從院牆到方丈院的最短距離竟有300米!”

她倒抽了一口涼氣。“這麼遠?”

……

她在院牆後邊愁眉苦臉地候著,時間慢慢過去,金烏漸落,月亮西升,麓山寺的晚飯開始了。

她在牆頭看著,僧人們低頭合什,一隊隊魚貫而行都前往一個地方。那個地方白煙嫋嫋,肉眼可見是個做飯吃飯的地方。她前生曾經去過寺廟瞻禮,聽過講解員的解說,大的寺廟的灶房大鍋一次可煮飯一石以上,燒菜百斤以上,就是為了遵守集體用餐的古訓,確保僧侶們可以一起吃飯用餐。

她心中明了,這就是闖入麓山寺的最佳時機。

就見她飛身跳下院牆,拿出吃『奶』的勁兒,一路飛奔,直至方丈院。她剛以為自己心願達成,拉院門的時候,卻發現門上竟掛著個生鏽的鐵鎖,不知鏽死了多少年……

她差點沒嘔出血來。

她在前世並沒有真實見過閉關的僧人,隻是大概在新聞中看到些說法,說僧人為了追求開悟,放下塵緣,將自己封在一個密閉的空間內。

她沒想到真實『操』作竟是將自己鎖在了院裏。

她狂敲了幾聲門,眯著眼睛望向門縫,裏邊寂靜極了,根本不見禪房出來人。她高喊了幾聲,依然沒有動靜。

不知何處,傳來幾聲清脆的磬聲,似是有人來了。她心中著急,想起僧人明明端過來飯的,院門不開,怎麼送進去呢,便在院門上『亂』『摸』起來。

“在這裏!”她『摸』到了院門下側還有小門,大小剛夠送進去食缽的。她從懷裏掏出一隻卷軸,將手和卷軸伸進小門,順勢一抖,卷軸嘩啦一聲滾開了。

她按著原路,迅速爬出了院牆。同在此時,又有僧人拿著食缽給雲生大師送飯來了,正好與阿措逃離的時間叉開,他們並沒有看到異常,伸手從小門處取走用過的食缽,就去大雄寶殿作晚課了。

……過了兩個時辰,雲生大師出了禪房,徑直走向院門取食,竟看見在月『色』下,地上有一個長達七尺的條幅,上邊寫著:“古往今來,人世間哪有閉關閉出來的佛陀?””

雲生大師一呆,他那會似是聽見有急促的敲門聲,女子高喊他的名字,便以為自己禪定的時候跌入魔障,念起經咒來,卻沒想過會有外人真的在院外叫他。他閉關三年,杜絕外緣,放下雜務,便是為求正法,而這條幅上卻在諷刺他修佛不得其法。

這條幅其實說的也不算錯,釋迦牟尼佛並沒有閉關, 拋棄王族決心出家修行, 六年苦行森林, 然後找到了菩提樹決定禪坐,最後成佛。

雲生大師念了一句佛號回到了禪房,他的心智堅定,怎會因為一句諷語就改變閉關的初衷呢。

第二日晚上,阿措再次爬到了牆頭,看著僧侶們照舊前往大齋舍用飯,她瞅準時機,躍下院牆,但沒跑幾步就折返了回來。方丈院外再不是空無一人,有幾個僧人盤腿坐在院外,手拿護法杵,似是金剛羅漢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