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聲名在外(1 / 2)

“你便是那洛陽過節前在白氏宗祠發願脫宗的少年郎?”服侍白雲先生左右的學生, 替老師問道。

白明簡在洛陽還待不過半月, 連風土人情都了解不多。他不知這是問什麼,但對自立門戶之事並不避諱羞怯, 坦然說道:“是。”

朱家丟了表親, 是洛陽城轟動一時的大新聞。朱平治是白雲先生門下學生, 曾經過府親自求懇老師收徒,故而白雲先生的門徒都聽說過白明簡的名字。這位學生微微驚訝, 要知道, 洛陽百姓紛紛嘲笑這個『毛』頭小子口無遮攔, 說話打臉,猜測他無顏再見親戚,灰溜溜逃出了洛陽。誰想到白明簡確實離開了洛陽, 但是這個隻有十五歲的少年奔波千裏, 竟然到嶽麓書院上學了。

這位學生的驚訝還有一層,沈平眉雖說和韓冰在學問上談不上誰高誰低,但終不及韓冰手握嶽麓書院來的聲名顯赫。自家老師連朱平治的帖子都沒收,可白明簡卻被嶽麓書院納了進去。

白雲先生站了起來,重重杵了杵手上的十節龍頭杖:“聖人所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鬼神之說依附於先王之禮樂詩書,以『惑』天下。蓋鬼神者,君子不能謂其無, 而不可與天下明其有。豎子, 天下之愚不肖者, 均效此法,而貽害無窮。你可知你這番話,便為嶽麓書院乃至天下書院埋下滔天禍事!何敢言之!”

“荀子曰:天下無二道,聖人無二心。白明簡,你要另改門庭嗎?”聽到白雲先生怒喝,其他學子紛紛向他發難。

張監院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掃了一眼過去,看著嶽麓書院學子臉上隱隱有讚同之意,而對白明簡表示鄙夷,心中更是惴惴不安。這的確是最正統的儒學論調,即便自己也是認為三教合一為一派胡言。

但想到肖伯翎在下山前說起韓山長對於白明簡的期許是“六案首”,他強忍著不安,滿是鼓勵的眼神看著白明簡。

“先生可去過武聖廟?”白明簡對他擲過來的大帽子甚是淡定,並沒有尋章摘句,反而問了一句家常話。在場之人豎起耳朵,猜不出這個年輕人要說什麼。

楊琳不願冷場,立即墊話道:“去過去過,從南到北,從朝堂到鄉野,何人不知關羽之名。”

“關羽其人,死後成聖,被前朝封為‘壯繆義勇武安王’,佛家稱奉為‘玉泉伽藍’,與韋陀伽藍同名,道家讚他為“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到了今朝,十三代帝王加封其位‘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讚宣德關聖帝君’,可以說儒稱聖、道尊帝、佛封伽藍,一身而係儒道佛三教之崇,如今武聖廟香火不斷,民眾禱祝納吉擋煞,招財驅邪。愚不肖者四字,白雲先生可將天下人都罵了進去,即便是您也甚為推崇此人,學生拜讀過先生大作,以匡扶政教為己任,大事宣講起忠孝節義以教化民眾,又如何是滔天禍事呢。”

他這番話把眾人都說的一愣,話裏話外的意思是三教合一甚是尋常,早有淵源。

“你的意思是,武聖人和嶽麓山神跡其實是同一件事?荒謬!荒謬!”

白明簡嘴角『露』出一絲笑意。他已經聽出了這群情激憤的聲音出現了些許的不確定。

他記得阿措在自創神跡之後,曾向自己哭訴。“我居然忘了這個世界還有關羽他老人家!我畫個他才對呀!”

他從回憶中出來,與白雲先生行禮道:“學生並無高論,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最為尋常,無需辯論。”

白雲先生呆了一下,他成名已久,所見的學子都與他執弟子禮,很少有人出言頂撞,更無人居高臨下,直言不是。

“你是說,嶽麓書院承認三教合一,想要三教合流?”眾人口稱白明簡狂妄。他們都忌憚虛天觀的聲勢,白雲先生的話語不假,此話一出便是滔天禍事。然而白明簡所說的俗世香火,也似乎很有道理。

“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虛天觀不也供著從天而降的神獸嗎?存在即是道理。”

白明簡看了一眼張監院。“學生是商籍生,在書院最為末流。在嶽麓山上,韓山長和諸位師生隻將其視為尋常事,學生也便照實說出。聖人敬鬼神而遠之,非辟鬼神而無之也。諸位大人,何不冷眼一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