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公子所言正是!不愧是袁家血脈,袁公子繼承了袁公的英明睿智!袁家畢竟收複漢室,一統山河!”
眾臣們趁機往袁尚身上蹭。
袁尚,字顯甫,雖是袁紹的小兒子,但卻深得袁紹的喜愛。在眾人眼中,這袁尚很大概率可以繼承袁紹的產業,故而得到眾大臣的追捧。
袁紹兵強馬壯,這是曆史公認的事實。然後袁紹的缺德也非常明顯,袁紹生性剛愎自用,特別是在處理家庭問題上,袁紹總是舉棋不定。
袁譚、袁熙、袁尚三人作為未來袁紹軍團的繼承人,袁紹在繼承人問題上,總是猶豫不決,自古立長不立幼,袁紹的拖延症反倒助長了幼子袁尚的爭權之心。
“三弟!曹賊若是真想投降,為何一開始不直接投降呢?明知道我軍七十萬大軍南下黎陽,準備橫掃許昌,曹賊為何待到今天才投降!”
袁譚一番嘲諷,無論這觀點是否正確,現在最緊要的問題是不能讓袁尚在老爹麵前得到表現的機會。
袁譚自認為,自己身為袁家長子,這家業繼承本就應該是自己的。
軍師沮授一陣無語,兩位袁家公子分明是在爭權奪位,這也怪主公,在選人方麵一直不舉!
“主公!既然曹操有心投降!為何在白馬城讓關羽、張飛斬殺顏良、文醜大將,既然梁子已經結下,此仇又豈能夠輕易化解?”沮授據理力爭,在袁紹軍團裏處世,最讓人難受的正是袁紹三子的爭權奪位!
“或許曹賊原先是想用關羽、張飛斬殺顏良、文醜之戰,震懾我軍南下的決議。但未曾想我袁軍氣勢威猛,七十萬大軍直接南進,當場嚇得曹操獻出白馬城來求和!”
袁尚堅持自己的觀點,畢竟七十萬的大軍,想要輸都難!
沮授強忍著少東家們的攪局行為,畢竟身為軍師,就應該為袁紹陣營出謀劃策,力爭盡早收複漢室,統一河山!
“主公!如果曹賊真有心投誠的話,為何又帶上近二十萬兵馬於袞州官渡方向!這曹賊擺明是不甘投誠,此議和絕對有詐!”
未等袁紹開口,袁尚又開始在爭存在感!
“父帥!孩兒自由熟讀兵法!這曹賊殺顏良、誅文醜,此刻又屯兵二十萬,正如兵法所雲,曹賊這是置死地而後生!此刻曹賊認定大勢已去,唯有投誠議和方能保住性命!”
沮授強忍住心中的怒火,這是哪家出版社的兵法!居然還能如此解讀!這話要是能當真,那誰都能當軍師了!
然袁尚的兵法解讀,竟出乎沮授的意料,軍中將士們反倒是投來了讚許的目光!沮授作為軍師,無法體驗將士們麵對關羽、張飛的那種壓迫感!
既然此方袁紹七十萬大軍壓境,曹賊既然肯投誠,眾將士自然樂意兵不血刃的接受曹賊的投降。否則惹急了曹操,總要有先鋒出來對抗關羽、張飛,誰也不想當這個出頭鳥!
“好!”袁紹一掌拍在桌子上,道:“我兒果然聰慧!尚兒熟讀兵法,看透曹賊的意圖!為我軍立下大功。”
袁紹臉上滿是激動,俗話說人疼幼仔,袁尚作為袁紹的小兒子,總是能得到袁紹更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