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集 列陣(1 / 2)

滿滿一船的槍支彈藥,是薛寶釵隱晦賠罪的禮物,揚州瞬間開啟了暴兵模式,安西軍開始訓練三萬的工人新兵,李修又把眼睛看向了廣大的農村。

受益於揚州體量很大的經濟量,也有對李修所部的畏懼,減租減息,脫籍放良進行的很快。兩州六縣這些揚州八屬的縣令們被叫到了太守府,按照李修的要求,一邊學習一邊自查。

轟轟烈烈的土地運動和充滿熱情的工人運動,點燃了揚州。在保家衛國的口號中,揚州人新奇而又忐忑的進入了李修所說的新時代。

“不要害怕百姓的力量,他們才會保護你們這些官員。誰會害怕百姓?你們自己想想?”

學習班裏,李修給官員們上著課,他對他們的改變有信心。不論何時的改朝換代,官員們都是最快能融入新朝的人群。

很諷刺是不是,喊盡忠的是他們,喊做順民的也是他們。

不客氣的說,隻要能繼續做官,換誰做皇帝他們都無所謂。

“督帥,民約族老又該怎麼處理?”

千年來,皇權不下鄉,全是族老製,優點是自立,缺點是自私。

沉塘,奪地,除族是他們的法寶,不能慣著他們,哪怕是配合著減租減息了,也要給他們上個枷鎖。

“辦農會,有事大家集體商量。”

所有縣令們都樂了,隻要李修支持,他們能把農會玩出花來。

“分田到戶的政策一定要落實,落實的越紮實,農會的權利越大。你們頭疼的那些族老們,會比你們還頭疼。”

“有抵觸怎麼辦?”

“農會要有武器,保護自己的土地,天經地義。”

“那...要是他們造反可如何是好?”

李修笑的很燦爛:“都是讀過書的人,曆史上的農民起義是為了什麼?”

底下開始議論,李修知道他們會找到答案。天底下就找不出比華夏民族更好的百姓了,隻要能吃飽飯,他們任勞任怨的跟著時代前進。

要是連活著都成了奢望,誰也別怪人家揭竿而起。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子淨說大實話。

芳官拿著幾紙電文進來,縣官們立即追著奉承,都要請她們去自己縣裏演一出《白毛女》。

李修笑看八麵玲瓏的芳官應對這些位縣官,把電文拿給徐知府看:“北直隸全境開始了土改,一步步的推過來了。”

“朝廷的動作就是快。不過督帥,您就不怕他們把您在這裏的消息泄露出去?”

徐知府腦補的就是快,李修誒了一聲,讓他挨著自己近點小聲的告訴他:“所以我把武器都發給了各縣的百姓,他們要不怕被打黑槍,盡管去獻城告密。”

囑咐完徐知府,李修繼續和縣令們說道:“不必憂心來犯之敵,各縣依托城牆做掩護,小股的叛軍攻不下城來。若有大軍圍困,不等你們報告,我就會前去救援。而且,他們的目的可不是你們,而是富得流油的揚州。搶你們管什麼用,圍住你們嚇唬一下就得了,主力都在揚州城下。”

一句話說的各位縣令放了心,他們也想看看揚州的戰力,要是強,那就隨之;反之的話,也怪不得他們去追隨強者的腳步。

揚州八屬,是指的二州六縣,高郵、泰州二州和江都、甘泉、儀征、興化、東台。寶應六縣。

是有著八十萬人口的一等繁華之地,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怎能受刀兵炮火的蹂躪。

---------------------

揚州城東南,儀征縣境內有蜀岡連綿四十餘裏,西接儀征,東北能到茱萸灣。與金陵隔江相對。

一行人縱馬依山勢而上,來到了一處小廟前,紛紛勒住韁繩下馬。

李修看了看廟匾,寫的是“焦山廟”,門兩側有一副楹聯:十方佛渡眾生覺海慈航三將軍悍江山永垂青史。

儀征縣令上來引路,請著李修進廟,有十幾位僧人在一老僧的引領下,出來見客。

李修不露身份,隻是跟在儀征縣令身後進了廟,一排四間,東三間進門就是護法韋陀,正殿供奉的是佛祖釋迦牟尼,兩側陪侍的是東方觀世音和西方地藏兩位菩薩,西後門竟然是關武聖。

上了香,布施一番後,儀征縣令引著李修去了觀音殿,東北角有個漢白玉的石碑,上麵寫著“三將軍”三個大字。

唬的李修差點以為是張飛張翼德呢,他二哥的神像也在這裏。

儀征縣令給李修介紹一番:“此廟百姓也稱三將軍廟,全因宋朝梁淵、元宗、張昭三位揚州將軍,在此力抗金兵,護住了這一方家園。故此將這三位將軍供奉進了廟宇。”

民族英雄啊,李修不敢怠慢,重新上了香,心裏默默祈禱,願英靈不朽,後世永記。

來到這,不為別的,這處是揚州全境唯一的山脈,也是居高臨下伏擊敵軍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