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四月節。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初候,螻蟈鳴。螻蟈,小蟲,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謂之土狗是也。一名螻蛄,一名石鼠,一名螜。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螻蟈鳴,邱螾出,陰氣始。而二物應之。《夏小正》三月螜則鳴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飛不能過屋,緣不能窮木,泅不能渡穀,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姑《說文》稱鼫為五技之鼠。;《古今》注又以螻名為鼫鼠,可知《埤雅》《本草》俱皆以為臭蟲,陸德明,鄭康成以為蛙,皆非也
二候,蚯蚓出。蚯蚓即地龍,《曆解》日陰而屈者,承陽而伸,見也。
三候,王瓜生。《圖經》王瓜處處有之,生平野田宅牆垣,葉似栝樓烏藥圓無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開黃花,花下結子,如彈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細而多慘,又名土瓜,一名落鴉瓜,今藥中所用也。《禮記》作菝楔,陶隱居以辨其謬,謂之菝楔自有本條,殊不知王瓜以自有本條。先儒當時如不檢書而謾言者,可笑。
這些人,太子禩覺得自己幫不了,明明自己已經教他們如何種地,如何賺錢,甚至親自下地演示給他們看,發工具,建設施。可是來找他幫忙的人越來越多,多到趕都趕不完。一到時間,太子禩就像逃命一樣趕緊的就開溜大吉。
走到一半太子禩又惆悵起來。畢竟他把自己的老師喊了過來,原來是想讓自己的老師能享受一下。這回算是坑慘了老師。希望他能自求多福。
馬越和劉季見太子禩逃跑,他們心中不安,結合現在的情況看,隻怕新來的老師沒幾天也要走,他們才跟著太子禩學了一點皮毛。現在半途放棄,實在是可惜,兩個人一合計,他們也要和太子禩回都城去。於是他們在太子禩走後幾天也收拾了行李,追太子禩去。
好不容易才追上太子禩。“你們怎麼來了。”
“我們實在是不擔心,留在別宮裏,真的能學到東西所以情您帶上我們吧?”
也許是出於愧疚,太子禩同意了他們跟著走。
也許是劉季和馬越的先見之明,裴征一路是以遊山玩水的心情來到了別宮,但別宮裏的情形很是棘手,燙手山芋不好拿,於是裴征和太子禩選擇同樣的道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逃走了。那些孩子們也就散了。
其實人除了惡也有善,真心能換得真心,這句話也沒有錯。在別宮太子的影響力很大,這是太子禩自己也沒有想到的,這也是太子禩日後被皇帝處死的原因之一,當然,這一切都是後話了。
回到都城的太子禩,雖然沒有十裏相迎。但是心情還是很好的,他很開心,這次在別宮裏他又做了一些自己不敢做的事情。
我們的皇孫晏已經在東宮等待太子禩,這一回皇孫晏感到心中有愧,這是為什麼。皇帝也不知道腦子裏想什麼,到宗廟祭祀時候,居然把作為皇孫的晏叫上了,從前皇孫晏就聽說了父親並沒有進過宗廟,現在自己早於自己的父親到宗廟祭祀,怎麼也是不合規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