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永輝元年(1 / 2)

永徽元年(650年)六月,高侃再次率軍出擊車鼻部,軍至阿息山(似為蒙古察斯圖博格多峰),車鼻欲召集各部負予頑拒,但所部皆不赴戰,車鼻隻好率領數百騎逃去。高侃果斷地率精騎追擊,在金山捕獲車鼻,其眾全部歸降。

孫思邈到達天山之時已是九月,雖然楊清心已經掉入流沙河不見蹤跡,可孫思邈掐指一算,楊清心不該如此年輕便無壽祿。

九月初四,高侃押送車鼻可汗回到京城長安,高侃因功被封為衛將軍。此時太宗已去世,高宗李治繼位。唐廷將車鼻餘眾安置於鬱督軍山(今蒙古杭愛山),並建狼山(今內蒙古杭錦後旗西北)都督府以統率他們。從此,突厥人全為唐朝封土內的臣民。唐廷又設單於(治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瀚海(治今蒙古哈爾和林西北)二都護府,統管其轄境10個都督府、22(一說32)個州,各以其酋長為刺史、都督,以加強唐廷在北方的統治。

高侃出征車鼻的勝利,在當時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是及時消除了北部的隱患,安定了邊疆。史稱:“自永徽已後,殆三十年,北鄙無事。”(《舊唐書·突厥傳》)[1]其次唐軍的勝利,使漠北盡在大唐的直接控製之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對於高侃個人而言,經過此次征戰,使他一舉成為當時的名將。近代岑仲勉先生稱“其功足與蘇定方王方翼相類。”又據《新唐書·高固傳》記載:“祖侃,永徽中,為北庭安撫使,禽車鼻可汗,以功為安東都護。”由此可見,高侃在此戰後,曾出任北庭安撫使,後又官至安東都護。

一路上孫思邈聽說,大唐將軍高侃凱旋而歸,重金懸賞,孫思邈高徒楊清心的下落。

孫思邈拉住一位軍爺道:“敢問軍爺,將軍懸賞的可是一位大夫?”

那軍士說:“是啊!你見過他?他是孫思邈的高徒,也是我們將軍的救命恩人呢!要是見過了,趕緊報告上來,我們將軍重重有賞?”

孫思邈道:“我也是醫生,不知軍爺,那楊清心是如何救了,高將軍的?”

那軍士說:“當時啊!我們將軍之前去打突厥,用手臂遮擋了一隻箭,誰知那箭傷,處理的不及時,盡慢慢不長肉,隻潰膿,最後手臂這,就潰膿,掉了個大洞。”邊說還邊用手個比劃手臂上的洞。

孫思邈道:“哎呀!這可是難題啊!那這楊醫生如何處理了?”

那軍士笑道:“看你也是醫生,不妨細細講給你聽,當時我們將軍也不敢聲張,可軍中名醫找遍,沒有一個人能治得好的。這楊清心還是,我們軍隊很多人的救命恩人,當時啊,我們路過一片沙棗林,正好遇上龍卷風,戰士們都被沙棗刺紮傷了!後來就在雍州城內尋醫,誰知遇到當時皇後娘娘私下要通緝的楊清心醫生。醫生隱姓埋名,為我們治傷,又給將軍,割肉補洞,現在三個月過去了,我們將軍隔壁上的肉真的長出來了呢!”

孫思邈笑道:“果然高明,不知是用什麼肉補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