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百姓心願(1 / 2)

雖然是兩個宰相法阻止了李治想要立武媚娘為宸妃的想法,可宰相班子一般都是集體議事,這兩個人的意見其實已經代表了宰相團的意見了!

在這些大臣們眼中,武昭儀這個昭儀身份,已經是武媚娘的最高極限了,試想一個先皇的女人,給兒子弄來玩玩也就罷了,現在有了兒子女兒,還想要立為後,為妃,大臣們的考慮也不是沒有道理,那放著先皇和新皇以後的顏麵不顧麼!

封宸妃這件事,算是泡湯了,李治心中的窩囊氣那是不用說的。

而對於媚娘來說她也是嚴重的受到了打擊,感受到了深深的挫折感!

她心想為何做個皇後不行,就是自己把王皇後架空起來,她的兄弟娘家人都貶到四川去了,才又討皇上這個宸妃來的。沒想到外廷這些大臣還這樣維護王皇後,這樣厭惡於自己。

看樣子再也不能坐以待斃下去了!內廷的鬥爭想要取得勝利那是和外廷緊密相連的,沒有得到外廷的支持,想也要在後宮中在再進一步那是難於上青天啊!

可是外廷真的就沒有支持媚娘的人麼。武昭儀想來想去也是一籌莫展。

就在這時候,一個人出來了,為武昭儀搖旗呐喊。

此人儀表堂堂,一表人才,為人彬彬有禮,對人不笑不說話,要是你被他溫柔笑容的言辭所打動,想要和他推心置腹,那就大錯特錯了,此人最擅長暗裏算計人。

此人便是當時任中書舍人的李義府,著名的笑裏藏刀就是從他這來的。李義府(614~666年),字號不詳,瀛州饒陽(今河北饒陽縣)人後來做到唐朝宰相。

早年以薦舉入仕,曆任門下省典儀,遷監察禦史,拜中書舍人。李治為東宮太子時,以為太子舍人。積極迎合高宗,實施廢王立武,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成為武後的心腹大臣,進爵廣平縣侯。任相期間,廣結朋黨,賣官鬻爵,權勢熏天,妄行不法之事。遷中書令,封河間郡公。出身微賤,雖官居右相,而不入士族。因此,奏請重修《氏族誌》,主張“不論門第,凡得五品官以上者皆入士流”。

李義府早年因祖父擔任射洪縣丞,遷居永泰(今四川鹽亭縣)。貞觀八年(634年),李義府因善寫文章被劍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表薦為門下省典儀,後又得到劉洎、馬周的舉薦,改任監察禦史,並隨侍晉王李治。

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立李治為皇太子,任命李義府為太子舍人、崇賢館直學士。他進獻《承華箴》,提到“佞諛有類,邪巧多方。其萌不絕,其害必彰”,雖是極力逢迎太子,卻被認為是耿直坦蕩之人。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後,太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李義府改任中書舍人。永徽二年(651年),唐高宗又命李義府兼修國史,加弘文館學士。

永徽六年(655年),也就是武昭儀想要做皇後失利這一年,李義府也不知道因為什麼芝麻小事得罪了宰相長孫無忌,長孫無忌那是權傾朝野的權利啊,想捏死李義府如同捏死一隻螞蟻一樣。可長孫無忌並沒有想捏死他,隻是想給他換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