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綠林好漢(1 / 2)

楊清心說:“這位大俠你快放了我這孩子,你要什麼我都答應你,這總可以吧,你們堂堂英雄好漢怎麼能隨便抓了一個小女孩作為人質呢?這要是傳到江湖上,這不可不是要笑掉大人的大牙嗎?”

那羌族漢子道:“笑點什麼打呀?你這家夥想嚇唬我嗎再說了,哪一個小女孩做人是怎麼了?我們做的綠林好漢還有這那聖人書生嗎?演戲給誰看呀?誰要是家庭好還能出來打架劫舍,肯定都回家裏抱老婆熱炕頭去了,誰還跑出來這裏,數著是山頭,搶幾個銀子,提著那腦袋的飯吃這個呢?”

楊清心狡辯道:“好漢,此言差矣,誰說這山頭上的好漢就沒有真英雄了,你可沒聽說過那曆史上的,誰誰誰都是因為占山為王,所以才記載到那史書上了,難道你就不想你死後百年之後,還有人知道你的英雄事跡嗎?”

原來這琉璃姑娘剛剛下車,就被這所強盜給挾持了。

等楊清心等人,人生感來卻已經被一一劃傷到團團圍住,看著山頭上,他們正在一個小山坡下麵的足球路上走路,這山坡四周圍滿了有百來號人。可不都是綠林強盜嗎?

楊清心見這夥漢子的打扮一看就是少數民族,穿皮褂

對襟,長過膝,山羊毛織毪子縫製,黑褐色。頭戴頭帕,

楊清心說:“敢問好漢們,你們是什麼族?”

其中那位像是頭領的大漢道:“爾瑪。”

另一位道:““爾咩,雲朵上的民族”。

羌族源於古羌。古羌人以牧羊著稱於世,不僅是華夏族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中國曆史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形成都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羌”,原是古代人們對居住在祖國西部遊牧部落的一個泛稱。今甘肅、青海的黃河、湟水、洮河、大通河和四川岷江上遊一帶是古羌人的活動中心。史書記載,殷商時期,羌為其“方國”之一,有首領擔任朝中官職。他們有的過著居無定處的遊牧生活,有的從事農業生產。《詩經·商頌》記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反映了古羌與殷商密切的關係。甲骨文卜辭中有關“羌”的諸多記載,表明羌人在當時的曆史舞台上十分活躍。

周時,羌之別種“薑”與周的關係密切,大量的羌人融入華夏。春秋戰國時期,羌人所建的義渠國,領域包括今甘肅東部、陝西北部、寧夏及河套以南地區,是中原諸國合縱連橫的重要力量,與秦國進行了170多年的戰爭。以羌人為主要成分的諸戎逐漸為秦國所融合。而居住在甘肅、青海黃河上遊和湟水流域的羌人仍處於“少五穀,多禽畜,以射獵為事”的狀態。在《後漢書·西羌傳》中,有秦厲公時羌人無弋爰劍被俘,逃回家鄉後教羌民“田畜”,自此羌族開始有了原始農業生產,使其人口增加,經濟發展的記述。

此後,羌人進一步發展和分化。《後漢書·西羌傳》載:“至爰劍曾孫忍時,秦獻公初立,……將其種人附落而南,出賜支河曲西數千裏,與眾絕遠,不複交通。其後子孫分別各自為種,任隨所之,或為旄牛種,越嶲羌是也;或曰白馬種,廣漢羌是也;或為參狼種,武都羌是也。”這一時期,西北的羌人迫於秦國的壓力,進行了大規模、遠距離的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