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享清福的仙(1 / 2)

武則天與楊清心聊的正開心,心想這楊公子,楊清心在外久了,說什麼話,都是說的就像身臨其境一樣。

武則天說:“修道最終的目的和所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呢?”

林子軒說:“天問世間誰人無憂,唯神仙逍遙無憂。大羅金仙居於大羅天,不老不死,永不輪回、永生不滅,仙境極樂無所憂愁。紅塵凡人居於地界,順生應死繁衍不息,得失苦樂情欲交熾。對修真者而言,世間的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在時間長河中不過轉眼雲煙,隻有跳出三界六道,飛升紫府,位列仙班,才是永恒的追求……”

楊清心笑道:“神仙動合無形、出有入無、湛若虛空、一相無相、法力無邊、化身無量、與道永恒。“若能研習透徹道法,就能上為天皇,若能深入理解道法,就能下為君王,若能修真合道,就能超越生死。

武則天說:“世上之人皆不能免於一死,隻神仙才能獲得永生。”到一個沒有任何紛擾的地方,進入一個通往無窮無盡境界之門,去遨遊沒有終極的曠野。與太陽和月亮一起放射光芒,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

楊清心說:“道教一向主張性命雙修,形神俱妙,白日飛升,必須修性和修命一起修煉。仙道所修者為陽神,佛徒所修者為陰神。陽神者,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出有入無,永恒不滅,聚則成形,散則成炁。陰神者,不過清靈之鬼也。紫陽真人曰:“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則成形,散則成氣,所致之地,真神現形,謂之陽神。”

“其修持之人(指佛徒),始也不悟大道,而欲於速成,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識內守,一誌不散。定中以出陰神,乃清靈之鬼,非純陽之仙,故神仙不取。”鬼仙之流,仙界不錄,故不能往來十洲三島,神仙福地。……”

楊清心心想一說到神仙,我們凡人都想到天上雲裏霧裏的天庭,她們飛來飛去,沒有悲苦,隻有歡樂,哪怕是端盤打雜的我們都羨慕,因為她們有法力,還永生。《封神榜》、《西遊記》等神仙小說將神仙形象具象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雖然我們把神和仙說到一個詞裏,但神和仙來源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思想境界也不同。除了自然神外,神與仙都與我們人有著密切的關係。世俗的人肉身死去後有機會成為神,而修道之人有機會長生不老成仙。所以,可以這麼認為,神是世俗體係的延續,仙是宗教(道教)體係的升級。

楊清心道:“《封神榜》裏,薑子牙協助周武王伐紂成功後,將犧牲的能臣武將一一封神。為什麼薑子牙能封神呢?薑子牙作為武王伐紂的最大功臣,受萬民敬仰愛戴,他上能代表天庭的旨意,下能代表民心民意,所以他有封神的資格嗎?”

小說裏,薑太公沒封上什麼神的職位,現實中人們也是模棱兩可,我們隻知道薑太公太厲害。不是有句諺語嗎?“薑太公在此,諸神回避”,以此推論,薑太公表明看沒管具體的事,但他負責巡視諸神,手裏拿著元始天尊賜予的神鞭。我把他的神職形象地稱為“欽差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