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兒笑道:“嗬嗬,這樣說來,這做人事還真是需要有學問的人才能做到,要認識呀,都拿出來陶淵明這樣的大學文章來比喻了,又拿出來孔子這樣的學文章來比喻,可是就算是沒沒有多少文化水準吧,但是怎麼樣也想要有一份心底最寧靜的歸屬感,隱居山林中,幾間草廬,三五隻雞鴨,幾畝薄地,自給自足,就過起了與世隔絕的日子,這樣的日子不算是隱士嗎?”
武則天笑道:“隱士,是道家哲學術語。指隱修專注研究學問的士人,民間教育家。首先是“士”,即知識分子,否則就無所謂隱士。隱士首先是知識分子,是“士”階層的成員之一。並不是所有居於鄉野山林不入仕途之人都可稱為隱士,那些向往入仕但卻無機會無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隱士,那些沒有文化的農夫樵子細民野老也不是隱士;隻有那些能保持獨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權勢、具有超凡才德學識、並且是真正出自內心不願入仕的隱居者,才能被稱之為隱士。”
楊清心笑道:“他們跟莊子一樣,崇尚自然無為的人生態度,選擇隱修專注研究學問的生活方式。隱士一般是道家人物,而道家代表人物也往往是隱士,比如,許由、巢父、列子、莊子、鬼穀子、張良、黃石公、鄧禹、諸葛亮、劉伯溫、水鏡先生、徐茂公、苗訓、陳摶、河上丈人、陶淵明等等,當然,還有很多沒有留下著作的隱士,這是因為戰亂以致於我們無法了解他們。”
1.舊指隱居隱修專注研究學問的士人。隱士的別稱:處士;處人;高士;高人;山人;煙客;逸民;逸士;遺民;隱者;隱君子;園客;幽人;
2.借指因對某事物不關心或因厭倦表示沉默而不出頭露麵者。
3.指有條件·有機會擔任領導職務而不擔任,或已經擔任領導職務卻辭退的在某一學科有一定影響的學者。
“隱士”就是隱居不仕之士。首先是“士”,即知識分子,否則就無所謂隱居。不仕,不在仕途,終身在鄉村為農民,或遁跡江湖經商,或居於岩穴砍柴。曆代都有無數隱居的人,皆不可稱為隱士。
楊清心也笑道:“隱士首先是知識分子,是“士”階層的成員之一。並不是所有居於鄉野山林不入仕途之人都可稱為隱士,那些向往入仕但卻無機會無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隱士,那些沒有文化的農夫樵子細民野老也不是隱士;隻有那些能保持獨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權勢、具有超凡才德學識、並且是真正出自內心不願入仕的隱居者,才能被稱之為隱士。”
楊清心心想,自己如若不是向著武則天說話,這上官婉兒顯得也有點太,強好勝了,這樣豈不是要給她惹來殺身之禍。
又接著道:“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麵:或是振衣而歸的高士情懷,或是陶醉其中的怡然自樂。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其五)》”
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淒淒。--劉安:《招隱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