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再和楚王負芻交涉”
眨了眨眼接了一句,李信與燕執一左一右站在輿圖旁邊,三兩句將他們的想法講了出來。
蒙武將軍安排他們沒什麼意見,但是如果能讓事情變的更簡單些,就算冒點險又有何不可?
但凡氏族,肯定是以家族的利益為先,項氏一族想要推昌平君上位,其原因也不過是楚王負芻與其他三家達成了協議欲瓜分項氏以及項氏附屬的一眾小氏族。
項氏一族不會坐以待斃,為了自保他們也不會任由負芻坐大,楚國式微已經必不可免,項氏一族想保住宗族又想保住楚國,怕是有點難度。
一個一直在秦國生活從來沒有去過楚國的楚王,一個在秦國高居相邦之位忽然反秦的楚王,想讓他動搖再簡單不過了。
昌平君在秦國那麼多年,秦國國力如何再清楚不過,如今的楚國能否和秦國相抗一眼便知,還是說他以為成為楚王之後,楚國便能在短時間內再強大起來,然後和秦國分庭抗爭?
與其想著如何應對項氏一族,不如想著在昌平君身上下點功夫,項氏一族世代為將,就算派人去遊說也沒什麼結果,兵戎相見的話勝負也尚未可知。
楚王負芻已經主動求和了,肯定是不希望再和秦國打下去,為王者並不都和他們家王上那般英明,為了保住周圍的土地而犧牲另外的疆土並不少見。
秦國打出函穀關那麼多年,其餘幾國為了自保而割讓的土地不少,為了討秦國歡心而殺掉的肱股之臣更是不少。
“滅國之戰不同於攻城拔寨,若能讓楚人自覺秦國更好而欲遷往秦國,將軍以為楚人還會拚死抵抗嗎?”李信指著青陽所在的位置,然後接著說道,“龍氏為楚人,卻為楚王所不容,項氏為楚人,同樣為楚人所不容”
聽出了李信話中的意思,燕執不緊不慢的收回目光,楚國雖然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但是這不妨礙他們先弄出來一個“四麵楚歌”啊。
“或者,我們可以先不出兵,隻多派人去楚地遊說,給他們的內訌再加把火,將軍以為如何?”
木雖朽,無疾風不折;牆雖隙,無大雨不壞。
已經腐朽的楚國,就算沒有疾風,用火一點一點也能將他們燒成灰,沒人說非得兵臨城下才能打敗對方。
怎麼能穩妥的拿下楚國已經有蒙武將軍在了,旁邊這一眾將領也都是久經沙場,滅國之戰急不來。
趙國被滅,百姓對秦國卻沒有什麼抵觸,被罵的更多的是趙王還有一心賣國的郭開,這幾任楚王比趙遷也好不到哪兒去,楚人應該不會不會和趙人差太多。
想當然的以為楚國也可以用他們攻打趙國時的套路,燕執和李信興致勃勃,期待著以後大軍揮師南下將楚國納入大秦的疆土之中。
然而,對之前的話沒有什麼其他反應,對於這個主意蒙武卻搖了搖頭,“你們以前不曾與楚軍交戰,還不清楚楚人的『性』子,他們同韓趙魏不同,遊說在他們哪兒起不了太大作用。”
楚人信奉巫神,且極其排外,秦國能派過去人就已經不錯了,還想再那邊用流言,那就更不可能了,楚人這些年被秦國忽悠怕了,更不相信外麵傳來的消息了。
兵家之事深不可測,山東六國不能一概而論,他們還是太年輕了。
提議被蒙武將軍打了回來,燕執和李信沉默了一會兒,然後不約而同想到了一個地方,“楚人不信外人,但如果消息是他們自己人傳回去的呢?”
“龍氏一族我親自去一趟,燕執留在營中坐鎮,李信帶人去郢都之外等候調遣。”一句話將接下來的事情敲定,蒙武揮了揮手讓其他人都散了,然後把輿圖取下來準備好好和這兩個小子講講楚國國內的情況。
不親自和楚人接觸,他們永遠不知道楚人能搞出來什麼奇怪的事情,想靠嘴皮子來拿下楚國,現在的楚人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好忽悠了。
現在最好忽悠的已經變成了齊國,老法子不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