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蹄盡禍至 一(1 / 2)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浪濤怒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作這首《望海潮》詞的乃北宋年間一位大詞人,姓柳名永,行七,故世人又稱柳七。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詞中極力描寫了當時臨安城中的熱鬧繁華,錢塘江的壯觀以及西湖秀麗的山光水色,乃是曆代不可多得的一篇佳作。詞中尤以‘三秋桂子,十裏荷花’二句最為後人稱道,相傳這首詞流傳到北方,當時的金主完顏亮聽後,始有投鞭南下,吞並江南的野心。

江南二月,正是桃紅柳綠,草長鶯飛之時。這天的傍晚時分,在臨安城近郊的大道上,忽然響起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隻見前方不遠處一匹高頭大馬正撒開四蹄往這邊急馳而來。馬上乘者是一位十七八歲的少年,長得眉清目秀,英氣逼人。他人既精神,胯下的坐騎也是神駿非凡,奔行之際,其疾如飛。但那少年似乎還嫌奔得不夠快,仍是不住口的呦喝,一時間蹄聲如雷,身後塵頭大起。

那少年穩坐馬鞍,左顧右盼得意之極,忍不住哈哈大笑。其時夕陽將下,一人一馬在地上拉下一條長長的影子,猶如一陣風般向郊外馳去。

奔行不到七八裏,來到一座大莊子前。那少年方始收韁勒馬,伸手在馬背上一撐,輕輕巧巧的躍下地來,身手敏捷之極。這座莊子占地極廣,端的是規模宏偉,氣勢非凡。中間兩扇朱漆大門上均密密麻麻的嵌滿了茶杯大小的銅釘,一眼望去,黃光耀眼,燦爛奪目。門上居中懸掛著一塊巨匾,匾幅極長極闊,上麵龍飛鳳舞的寫著“西門山莊”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

那少年抬頭望了莊子一眼,便牽了馬匹走上台階,在朱漆大門上伸手“嗵嗵”擂了幾下,叫道:“開門開門快開門。”再擂得一會,那門‘呀’的一聲開了道縫,一個腦袋從中探將出來。這人滿臉怒色,正想開口喝罵,驀地見到這少年,一時張大了口合不攏來,臉上盡是驚訝之色,失聲叫道:“少爺,是你?你……你怎麼回來啦?”隨即大開中門,說道:“快,快進來,老爺夫人要是知道你回來,一定歡喜得緊。”

少年哼了一聲,也不理會,隻管牽了馬匹進去。那下人垂手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見狀便伸手來接馬韁。少年突然手一揚,啪的一聲,已搶在頭裏打了他一記耳光。那人一驚之下,伸出來的手當即縮回,撫住臉頰結結巴巴的道:“少爺,你……你幹麼打我?”隻覺臉上火辣辣的,一陣疼痛,心下雖然怨怒,卻也不敢發作。

少年橫了他一眼,喝道:“徐福,你可是越來越長進啦。”徐福一聽,頓時惶恐不安,連聲道:“是,是,少爺說得是。”眼望地下,大氣也不敢出。

少年又瞪了他一眼,這才向裏走去。徐福直到他去的遠了,方始長長鬆了口氣。手按著臉頰,呆立當地,心下不解:“少爺打了我一巴掌,反倒說我長進了,唉,可真是教人摸不著頭腦。”搖了搖頭,逕自牽了馬匹去馬廄。

少年一路過天井,穿廳堂,不多時便走上一條長廊。天色愈加昏暗,莊中景物瞧來依稀模糊不清。迎麵不時走來一些奴仆,都向他請安問好,語氣中都流露出驚訝之意。少年隻點一點頭,算是回應,有時幹脆不理,逕向前行。長廊盡處是一條細石小徑,小徑兩旁種滿了花草,曲曲折折的通向深處。

少年足不停步,循著小徑穿過一道月洞門,再往左拐疾行一陣,來到東邊一處廂房前。倏地放輕腳步,輕手輕腳走近,唯恐發出一點聲響。到了廂房門邊,輕微咳嗽一聲,說道:“爹,你在不在裏麵,孩兒向你請安來啦?”說著眼望房內,裏麵亮著燈,顯是有人。

靜默了一會,隻聽房中一個雄渾的聲音叫道:“是步兒麼,你……你怎麼回來啦?”聽得出語氣又是吃驚又是憤怒。

少年心下不滿,暗道:“這是什麼話,難道我便回來不得麼?”低著頭,卻不敢接話。房中之人怒氣更甚,叫道:“我問你話,怎麼不回答?”少年嗯了一聲,仍是不作聲。房中之人怒極,道:“好哇,你膽子可是越來越大了。”頓了一頓,喝道:“進來吧,我有話要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