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屍語時(1 / 2)

上回說到寧武發現了二十四具屍體都沒有被甲蟲撕咬過的痕跡,並向我提了出來。

我何嚐沒有發現這個奇怪的現象呢,而且,我看得比他更加仔細,從這些扭打到一起的屍骸上看,他們是經曆過了十分激烈的打鬥的。這是從他們衣服的破損程度看出來的,很明顯是被武器削中的結果。

同時,我看了看四周的石壁,上麵有不少新的刮痕,沒有被水氣侵蝕,露出岩石的本色,另外還隱約看到刮痕上有粉塵的附著,這些都可以證實我的推論。

至於屍體為什麼沒有被蟲子啃咬,則無法解釋。就是屍腐想象,也是沒有辦法解釋。

通常來說,屍體在自然環境下,將死後一天內出現的變化稱為早期屍體現象;死亡24小時後出現的變化稱為晚期屍體現象。早期屍體現象有肌肉鬆弛、屍溫、屍僵、屍斑、局部幹燥、自溶等。晚期屍體現象有屍體腐敗、黴屍、幹屍、屍蠟、泥炭鞣屍等。

研究屍體現象的發生、變化特點及其規律,對確定死亡時間的體位、姿態,死後經過的時間、死亡原因等有重要作用。

有一個時期,我非常熱衷於替警方破案,所以,閱讀了相當多的有關屍檢學的書籍。這是一門非常嚴謹、繁複的科學,早期的屍變現象大體可以通過五點來分析:

一,肌肉的鬆弛程度。練氣功最講究的是入靜,做到全身上下各關節、各肌肉群都鬆弛。其實絕對的鬆弛,是任何活人都做不到的,隻有死人才可能做到。人死後,通常出現的第一個屍體現象,就是肌肉鬆弛,那是絕對鬆弛,一點都不緊張。

法醫上的肌肉鬆弛,也叫肌肉弛緩,是指人死後,由於神經活功停止,肌張力喪失而出現的全身肌肉鬆弛、變軟的現象。肌肉鬆弛現象一般可以持續1~2小時,待屍僵出現以後就結束,進入屍僵期。

二,屍溫的變化。人體的正常體溫,是由體內的產熱散熱而保持動態穩定的,一般在37℃左右。人死後由於新陳代謝停止,體內不能繼續產生熱能,而屍體內部原有的熱能卻仍然通過輻射、傳導、對流和水分蒸發等方式不斷向外界散發。達就使得屍體溫度降低,逐漸變冷,直至與外界溫度接近或略低於外界溫度。

這種屍體現象稱為屍體冷卻或屍冷。

屍體冷卻速度的快饅,常常要受到屍體的各種因素及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比如屍體本身的因素,其中又包括了死者的年齡不同,體型不同而有所區別;外界環境的因素,包括周圍環境的溫度、衣著或覆蓋物的厚薄等情況。

三,屍斑。人死後,在屍體低下部位皮膚出現的紫紅色斑塊,稱為屍斑。

屍斑的分布位置,與屍體的姿勢直接相關。如仰麵平臥的屍體,屍斑出觀在枕部、頂部、背部、腰部、臀部兩側和四肢的後側,有時也見於屍體側麵,甚至上麵的傾斜區如鎖骨上部。俯臥的屍體,屍斑分布在顏麵、胸部、腹部和四肢的前麵,此時兩側眼結膜也往往呈瘀血狀。處於立位的屍體,如懸吊的屍體,屍斑出現在下肢、下腹部和上膠的遠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