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睹流光的人
丹婭
那一年
孤身一人的我從皖北小城到省會合肥讀大學
父母提前為我在銀行辦好了一折一卡
卡我帶著 方便在ATM機上取生活費
那一年,孤身一人的我從皖北小城到省會合肥讀大學,父母提前為我在銀行辦好了一折一卡,卡我帶著,方便在ATM機上取生活費;折子父母帶著,每個月雷打不動地往上麵存上三百元。
父母為我存錢的日子是每月25日,恰在軍訓期間,我的銀行卡在取錢時因誤操作被吞,眼看著就有餓肚皮的危險,家裏的電話又因雷雨天氣打不通,我急不可耐。就在這時候,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王浩伸手把自己的卡遞給我,卡上附著一張紙條,上麵寫著密碼。他說,先取我卡裏的錢吧,等你的卡取出來,再還我不遲。
我當時激動得熱淚盈眶,異鄉的孤苦一下子消散,軍訓的疲憊也不見了蹤影,心情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區的天”。
此後的三年,我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王浩也是皖北人,家在宿州市一個名叫符離集的鎮子,盛產燒雞;我家在亳州,是古井貢酒的原產地,通常每到假期,我都會從家裏帶酒,王浩帶燒雞來,在寢室裏,一幫室友偷偷在熄燈後偷嘴。
燒雞很香,貢酒很甜,三年來,我們寢室的氣氛很融洽,從來沒有出現一個拌嘴的。
上大學時候,哪有手頭寬裕的人,我們一幫室友過得都很“湊合”,遇見誰不濟的時候,通常大家會把錢收集起來,選出一個“會計”保管,然後,吃喝拉撒,全從“公共賬戶”上出,室友歡喜極其和諧,如果有循環紅旗,我們該是當之無愧的模範寢室。
匆匆三年流光即逝,我和王浩分道揚鑣,至今還記得他扛起背包搭車遠去的場景,他說,哥們兒去打拚去了,甭惦記,混好了再聯係。
畢業後,我回故鄉小城工作,王浩先後換了多次工作,一次是在電視台做編導;一次是做食品(後來才知道開的是熟食店);有段時間,還聽說他悶頭寫小說,小說我看過,很感性,也很有意思,但不知什麼原因,終究沒有堅持下去;再後來,聽說他去了上海,做起了冷鮮肉生意……
畢業七年了,我們都在世俗裏奔波,在奔跑的過程中逐漸弄丟了各自的聯係方式,但是多年來,我一直記得這樣一位兄弟。每次我借道宿州坐高鐵到北京去,坐出租車的時候,都要憶當年,向每一位出租車師傅提及王浩,順帶著一並說說宿州人講義氣,夠哥們兒,從汽車站到高鐵站的一路上,我與每一位司機都相談甚歡,可以說,是借由“王浩”這樣一個話題幫我打開了話匣子,有兩次,出租車司機推搡半天,非說不要我的車錢,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今朝寫下這些文字,不為別的,隻為懷念那些艱澀的年代裏陪我一起睹流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