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章 嫁衣(1 / 2)

聖上知道褚相一族 對千帆“賊心不死”後,在禦書房發了好大一通脾氣,尋了個由頭親自訓斥了褚貴妃一頓。

雖說此 事懸而未決,但是到底還是拖住了。

漁舟知道太傅 的所作所為後,初時忍俊不禁,後麵笑著笑著卻湧出了淚意,帝師一生風光霽月,何曾做過這般不顧自己顏麵的事情,可憐天下父母心!

宣府動作也不慢,白芷奉宣大人之命暗自去五品官員翰林院侍讀學士元召的府上走了一趟,餘事未多提,不過是結算了一筆元召大人在天下樓說書的銀子。

元召大人拿著沉甸甸的銀子,覺得唏噓不已。同朝為官,同是漁舟為數不多的故人之一,兩人平日僅僅是點頭之交,想不到那人也舊恩難忘。

翰林院侍讀學士職在為皇帝及太子講讀經史,備顧問應對,是皇上屈指可數的近臣之一。

元召因一肚子稀奇古怪的故事而令聖上青眼有加,時常侍奉左右。

像往常一般,聖上批累了奏折,總要聽元召講上一折故事。

元召抽出《史記》,“順手”翻開先秦曆史,“恰好”翻到“百家爭鳴”一頁,抑揚頓挫地講起了“百家爭鳴”局勢形成的始末,興致高昂地講起了儒、道、名、法、墨、陰陽、小說、縱橫、兵家、農家等各大學派的學者在稷下書院“不任職而論國事”、“無官守,無言責”的氛圍中圍繞天人之際、古今之變、禮法、王霸等話題,各抒己見,相互吸收,形成了“致千裏之奇士,總百家之偉說”的興盛局麵。

元召一旦講起故事來,一改平日掉書袋的呆愣,言語風趣,動作滑稽,再加上稗官野史中的種種辛密,令人耳目一新,捧腹大笑。

聖上聽完歎息道:“引吭也擔心朕讓千帆出任言德女子學院的副山長麽?”

召者,喚也,因而元召字引吭。

元召微笑道:“聖上多慮了,微臣不過是恰好翻到這一頁。您若是喜歡聽別的,微臣也能說道一二。”

“那你就給朕講講家道中落的貴公子如何入贅、考取功名的故事吧。”聖上別有深意地說道。

“這等茶餘飯後的笑談,難登大雅之堂,聖上不聽也罷。”元召一本正經地說道。

“那你便說說遊學掌門千帆為何不能出任言德女子學院副山長吧。”聖上道。

“三年前,微臣遊曆至宣陽城,曾與千帆先生有過一麵之緣。其人自稱山野慵懶之徒,不汲汲於富貴,也不戚戚於貧賤,的確是當世奇人。”元召說得有理有據,“不過,性子也傲岸不羈,否則不會遊遍千裏之外的北俄。倘若她進了女子學院,京中貴女都學著她外出遊曆,那麼頭疼恐怕是陛下和貴妃娘娘了。”

“女子入朝為官不妥,現在去女子書院傳道受業解惑也不妥,難道就讓朕眼睜睜地看著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麽?”聖上又反問道,“別跟朕說什麼遊學掌門‘亂世出,盛世隱’,朕不信這些。”

“聖上還記得三年前千帆先生與北俄皇帝關於瀾滄江的那番對話麽?”元召道。

“堵不如疏?”聖上若有所思地自語,“官學、女學、遊學,百家爭鳴,哈哈!”

“陛下聖明!”元召拜倒,“此乃天下學子之幸,萬民之幸!”

聖上大樂,乘興起詔,筆走龍蛇,鐵劃銀鉤,次日早朝頒下詔書,曰:

“蓋聞王者莫高於周文,伯者莫高於齊桓,皆以待賢人而成名。朕深知,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榮名者,必尊賢而下士。夫朝無賢人,猶鴻鵠之無羽翼也,雖有千裏之望,猶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絕江海者托於船,致遠道者托於乘,欲霸王者托於賢。是故詔書屢下,勸農桑,舉賢才,詔天下皆立學,置學官之員。今特著第二十三代遊學掌門千帆出任國子監分院知微草堂山長,振興遊學,及時興辦,以植富強之基。伏望天下賢士,遠來附之,四方萬裏之外,莫不皆有學。欽此!”

擺案,上香,叩首,接旨,大清早被式薇從暖和的被窩拉了出來,做完這一切,漁舟還是一臉茫然,誰來告訴她為什麼自己突然間從一個混吃等死的大家閨秀變成了知微草堂的光杆司令?差點問出“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的經典三連問。

隻有滿臉喜色的太傅大人笑得合不攏嘴,頓時覺得自己那高足做女婿也是可以考慮的。

至於太傅夫人麽,早就去佛堂念經了,東陵氏出現了一個女山長,那可是前不見古人的大事,自然要向列祖列宗禱告一番。

據說涑玉宮當日打碎了一柄琺琅如意,杖斃了好幾個宮女,辛辛苦苦白忙一場,卻為他人作嫁衣,主子的憤怒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