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改變與疑惑(1 / 2)

過了四個月的時間,到了酋長國元年的十一月份,黑狼才終於搞完了上次戰爭餘留下來的工作,新一輪的征兵已經完成,所有軍隊已經恢複了滿員的編製,在此之外,酋長國軍隊人數從兩萬五千上升到了三萬人,這新招出來的五千人就屬於之前計劃的預備役,他們將在前線出現兵員損耗的時候,填補進戰場。

在忙著處理領地內部事物的時候,黑狼也同樣沒有忘記去調查敵人的來曆,對麵在上一次戰鬥中派了一支50人的隊伍,人數已經不算少,留下行蹤十分明顯,就算是普通的哥布林,也能循著敵人的蹤跡摸過去。

黑狼派出了一支十人的偵查小隊,哥布林們輕裝上陣,沿著敵人留下的痕跡一路追蹤了下去,在躲開了敵人的巡邏隊之後,繼續前行,最後總算是發現了敵人的確切位置。

根據偵查員的描述,敵人的位置就在他們的正北偏下處,那裏被灰霧環繞著,敵人的防禦部隊圍繞著灰霧一遍又一遍的巡邏,偵查兵們差點就被這幫家夥發現了,最後還是憑借著哥布林的小個頭藏在了縫隙內,這才躲過了敵人的視線。

哥布林們判斷,如果繼續往前探索的話,風險實在太高,他們不敢進入灰霧中,天知道那裏有些什麼恐怖的東西。

根據上次的作戰經驗,黑狼和白狼一致認為,憑借現今酋長國的實力,想要消滅對手,就必須要付出極其高昂的代價,在上一次戰鬥中,酋長國與敵軍的戰損比是6比1,也就是說,想要消滅敵人,就至少要投入6倍於他們人數的士兵,而且為了以防萬一,還必須將更多的人員投入戰鬥,隻有這麼做,才能包圍住敵人,進而對其實施殲滅。

上一次戰鬥中,酋長國投入的兵力實際上是2034人,有了這麼多人,黑狼才成功完成了對敵人的50人小隊的包圍,這樣換算下來,上一次戰鬥中雙方的兵力投入,實際上是40比1。

不過雙方的戰力對比其實也沒有到這麼懸殊的地步,在負責包圍的部隊中,其實有相當一部分人僅僅是充當了“戰略存在”而已,完全沒有投入戰鬥,經過和白狼的商討,黑狼又將所需的兵力降下來了一半,也就是20比1,這是在穩妥的計算下得到的結果。

然而這還沒完,1隻哥布林士兵至少需要3至4名後勤人員為他們提供補給,如果沒有充足的補給的話,他們的作戰能力就又會下降許多。

黑狼不清楚那種生活在灰霧中的軍隊是否也需要別人補給,在最壞的情況下,可以假定對方是由某種神秘力量驅動的軍隊,不需要進行任何補給。

如果是按照這種情況進行計算的話,在一場戰鬥中,白狼這邊至少需要投入90倍於敵軍的人員,才能在與敵方的戰鬥中獲得優勢,不過假如對方的軍隊裏麵有許多的豪豬人投矛手,導致刀盾兵的陣線被破壞的話,勝負就又成了未知數,甚至白狼這邊戰敗的可能性還會更高一些。

“曾經有一為著名的軍事專家說過這樣的話,那就是“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我們應該按照這樣的準則來製定戰略,絕對不能孤注一擲,妄圖畢其功於一役。”白狼在之前的戰略分析中對黑狼介紹起了孫子兵法。

“你說的...似乎有點道理...能在多和我說一些麼?”黑狼聽了白狼說的話,陷入了深思,像這樣充滿了謀略的戰爭論述是她從來也沒有接觸過得,況且白狼告訴她的句子也不完整,理解起來確實有些不方便。

既然黑狼有興趣進一步的了解中國古代戰爭理論,白狼自然願意和她講一講,從利益的角度來說,黑狼在軍事上的造詣越深,就越有利於酋長國和白狼本人。

其實,在原文中,孫子是這樣說的:“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其意思是,善於用兵作戰的人,總是首先創造自己不可戰勝的條件,並等待可以戰勝敵人的機會。使自己不被戰勝,掌握戰爭的主動權;隻有在敵人給我們可乘之機的時候,我們才能夠嚐試去戰勝他們。所以,善於作戰的人隻能夠使自己不被戰勝,而不能使敵人一定會被戰勝。所以說,勝利可以預見,卻不能強求。

“這個叫孫子的家夥好厲害!他也是一隻狼嗎?”黑狼聽完白狼的講解之後十分興奮地問道,眼睛裏麵冒出了小星星,明顯已經迷上了這位古代的卓越軍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