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不動明王(1 / 2)

“明者光明義,即象智慧。所謂忿怒身,以智慧力摧破煩惱業障之主,故雲明王!”

“這是明王像?”老和尚的回答讓李承乾想起了後世的一本武俠小說,裏邊不就有種很厲害的武功叫做“不動明王印”嗎?

“難道是不動明王?”

老和尚這次終於有了反應,扭頭看看李承乾,道:“見我身者發菩提心,聞我名者斷惡修善,聞我法者得大智能,知我心者即身成佛……”老和尚念了幾句莫名的佛語,隨即起身挑了挑供桌上的燭焾。

繼續道:“佛以大日如來為一切諸尊之總體,為自性輪身,而不動明王為一切諸佛教令輪身,故又曰: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就金剛胎藏兩部而分別其德,五方佛,各有三輪身。中央毗盧遮那佛為自性輪身,金剛般若蜜多菩薩為正**身,不動明王為教令輪身。故不動明王奉大日如來教令,示現忿怒形降伏一切惡魔之大威勢明王。忿怒亦為諸佛意化身,其身相以頑固不化、執迷不誤、受魔障遮蔽的眾生而變化,以喝醒眾生、喝退魔障!”

“原來如此,那何以此處如此冷清呢?”

“心有業障何以當麵明王?”老和尚淡淡答到。

“嗯?”李承乾愣了一下,有些不確定的問道,“大師……可是知曉寺內實情?”

“諸佛從本來,常處於三毒,長養於白法,而成於世尊。三毒者:貪嗔癡也。雲何為貪?於有、有具染著為性。能障無貪、生苦為業。嗔者,於苦、苦具,憎恚為性,能障無嗔,不安穩性,惡行所依為業。癡者,所謂愚癡,即是無明。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知有相,是無相之相。不可以眼見,唯可以智知。若聞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發大乘超三界。三界者:貪嗔癡是。返貪嗔癡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貪嗔癡亦無實性,但據眾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見貪嗔癡性即是佛性,貪嗔癡外更無別有佛性。”

李承乾:“……”

這次他是真懵了,壓根沒聽懂老和尚說的什麼意思。

老和尚似乎也沒指望李承乾能明白自己所說的話,挑完燭焾便再次回到蒲團之上,“施主還是去往他處吧!”

雖然老和尚已經有“送客”的意思了,但是李承乾卻並未離開,因為他忽然明白了這裏為什麼會與眾不同了!

“敢問大師,可是不願與寺內眾人同流合汙,卻又無能為力,隻能在此處向明王懺悔?”

老和尚頓了一下,“阿彌陀佛!”

一聲佛號,卻回答了李承乾的問題,因為這聲佛號不再似之前那般語氣平靜如水,而是帶著濃濃的無奈和慚愧之色。

李承乾此時心裏閃過許多念頭,關於如何揭穿這間佛寺的真麵目,關於如何懲治那些假借佛祖之名,行坑蒙拐騙之實的偽僧人!

“打擾大師了,在下告辭!”

有了想法,李承乾沒有直接說出來。說到底雖然基本可以肯定這個老和尚並未參與興善寺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但是凡是都會有萬一。不能僅憑自己所見、所聞便武斷的決定,正如這興善寺,表麵是一座佛寺,誰又能想到其中的各種駭人聽聞的事實?

……

離開這座偏殿,李承乾本來是準備直接回東宮的。但是,在即將出寺的時候,看到許多人都向著一側的一座偏殿湧動。

“走,咱們也過去看看。”

尚未靠近,就聽到有人哭喊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