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從彙率問題開始探討的。最近官方和學者發言說:請美國不要把彙率問題政治化,但是彙率從一出生那天開始就貼著政治標簽。也就是說在美國人看起來,為了達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叫彙率。目前美國失業人口接近19%,因此奧巴馬現在的處境並不是非常好。要不要轉移美國老百姓的怨恨到別的國家呢,那肯定要,這就是美國的國策、轉移矛盾的必定方法。另外,美國已經成功地透過話語權,掌控了全世界的民心一起來對付中國。隨著新一輪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國際壓力“烏雲壓城”,人民幣彙率保衛戰業已打響。
然後2010年4月3日,美國政府宣布延遲決定是否將中國界定為操縱彙率國家。美國的態度跟以前好像都不大一樣了,那到底這個葫蘆裏裝的什麼藥?結論是彙率之爭是明修棧道,力促中國開放金融市場才是暗渡陳倉。在這裏,我們要吸取日本的前車之鑒。1990年1月份,美國華爾街進入日本,結果這顆核彈炸毀了日本的經濟泡沫,讓日本陷入了幾十年的經濟蕭條,一直到20年後的今天都沒有複蘇,因此我們要當心美國的金融狙擊戰。一旦開放金融市場之後,人才是最重要的,你必須有金融操作高手。如果沒有人才,不知道怎麼操縱,就這麼開放,結果就是被動挨打的局麵。
說到股指期貨,從曆史來看,推出以後交易量都會增大。但是交易量的增大與風險的增大是伴隨而生的。沒有一個國家的股指期貨可以減弱風險或者規避風險的。從國際上來看,它曆來都是助漲助跌的。大家想把股指期貨當成風向標,但是我們看到的全都是龍卷風,哪有一個具體的風向呢?所以說到底這還是一個靜悄悄的強者的遊戲,最終金融風險還是轉嫁給弱勢群體。
近些年來,“低碳經濟”已成各界共識,大勢所趨。但是現在對低碳經濟有很多種誤讀,都說新能源、清潔能源,可是在生產清潔能源的過程中有一係列的不清潔。電動汽車非常好,但是電動汽車本身用的電是靠燒煤發電得來的,製造出更多的二氧化碳,造成大量的汙染。所以我們說清潔能源不清潔。要想實現真正的低碳,我們不應把低碳當成一個概念,而應該當成一種生活方式。比如讓每一個市民都知道怎麼去處理分類垃圾,以家庭低碳實現國家低碳。
接著我們聊到了轉基因水稻。目前有關專家宣布:“轉基因水稻最遲5年內走上中國人的餐桌。”作為全球最大的水稻生產和消費國,中國即將打開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的“閘門”,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擔憂。在全球對於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還沒有一個共識的情況之下,中國現在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國家。除了安全的考慮,從經濟層麵考慮,轉基因水稻也不是一個好項目。中國目前正在申請商業化的8種轉基因水稻,沒有一種具有獨立的知識產權。專利在人家那裏,這個水稻不但吃了有安全方麵的隱患,等到真的推廣之後也是圖利了別人。
目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一個關於房價的數字惹禍了,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幾次被媒體圍堵追問,他也坦言現行房價統計存在缺陷。抽樣存在誤差是一個問題,更重要的是現在在中國,數字成為考核官員的一個指標。有了這根指揮棒,統計就變味了,因此現在急需獨立的第三方浮出水麵。一些城市,如深圳已經有一些民間智囊機構負責來審核政府的開支預算是否是有水分的。這場媒體及兩會的問責很及時,它讓我們丟開那些華麗的數字,還原真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