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死在美國
中美的殯葬都是壟斷,但是美國壟斷的圖景之下它有保險業作支撐。在美國死才8000美金,但是它的一條龍服務是物有所值。而且這個費用在某些程度上還可以用保險費來支付,所以對美國人而言不是很大的支出。
熊浩:地溝油可以實現充分的市場競爭,因為它這個行業有特殊的暴利。但是殯葬業的暴利主要還是因為行政壟斷的問題。比如重慶這家企業跟政府的公權力結合在一起,八寶山這個也有一定的壟斷性,它拒絕了市場競爭。殯葬本身叫做“發死人財”。賺活人錢也就罷了,賺死人這麼多錢那真的是讓人難以忍受。但是中國人對於殯葬是看重的,因為中國是一個尊崇孝道的國家,中國的儒家傳統非常講究孝。很多人在父母在世的時候,對父母不大好。但是為了挽回他的名譽,一定要把喪葬儀式搞得特別風光。如果在這個上麵興起攀比之風,對社會還是不大好。尤其現在講“低碳社會”,搞得很複雜的也不好。
王牧笛:現在有人提倡“綠色殯葬”、“低碳殯葬”。
郎鹹平:海葬都葬不起。除了墓穴的錢不用給之外,其他什麼化妝、修指甲的錢全部都要給,省不了的。
王牧笛:所以最省錢的還是天葬。
熊浩:中國一直是實行土葬的。
郎鹹平:現在真正搞土葬的是美國,美國地大物博。
熊浩:中國還有土葬。我去過敦煌,敦煌就是土葬。因為敦煌出了城全是戈壁灘,四周都有很多墓地,它的土地基本上是可以無限使用的。
郎鹹平:一講到美國我又激動了。我們的學者說:“美國殯葬也很貴啊。”
王牧笛:媒體說美國殯葬的費用是美國人一輩子支出的三大費用之一。最高的是房子,然後是汽車,第三大就是殯葬支出。
郎鹹平:殯葬平均8000美金。那也蠻貴的。但是8000美金也不比我們貴啊。人家收入平均三四萬美金一年,我們是人家十分之一。我們學者可好了,收入不去攀比美國,支出就攀比美國。可恨的還不止這個呢,還說美國大學更貴。比如,哈佛大學學費4萬美金,我們大學應該提高收費,跟國際接軌。美國哈佛大學學費確實要4萬美金,不過隻要你是美國公民,就可以拿美國政府提供的助學貸款去交學費,你不用付錢,一毛錢也不用花。等到大學畢業之後你再還。美國殯葬費中的某些費用是可以在保險費中出的。比如你出了意外,你如果買了保險,有可能把你的錢給付掉。所以美國有一個非常好的保險製度,可以幫你負擔部分的費用。我們有嗎?
王牧笛:所以表麵上看中美的殯葬都是壟斷,但是美國壟斷的圖景之下它有保險業作支撐。
郎鹹平:美國很多行業都是壟斷的,微軟壟不壟斷,思科壟不壟斷?美國這個國家就是這樣子的,做到一個階段之後,壟斷變成效率非常高。但是人家服務是非常好的。舉個例子:美國是以土葬為主,我們觀眾朋友去看看電影,教堂裏麵放一個非常貴的棺材,一個死人非常安詳地躺在那裏,牧師在做禱告、在追思。但是你完全按照最先進最科學的方法處理他的血液和所有其他液體,把遺體處理完之後放在那裏供每個人來憑吊,我們有這種水平嗎?整個用料之貴、那種高雅的靈堂的設計,我們有這種水平嗎?美國墓地是一個觀光的地方,修剪得非常漂亮,我們有這種水平嗎?在美國死才8000美金,但是它的一條龍服務是物有所值。而且這個費用在某些程度上還可以用保險費來支付,所以對美國人而言不是很大的支出。
熊浩:這裏麵還有一個差別就是它是有宗教情懷的。美國的基督教、天主教比較多,墓園和教會結合得比較緊密。在佛教國家比如說日本和泰國,墓園也是和寺廟在一起的。因為宗教情懷在裏麵,它就不是純粹以營利為目的的,是一個社會服務。
郎鹹平:如果人活著的時候用房地產來欺壓,死了之後用墓地來欺壓,那社會的情懷是什麼?美國一家連鎖殯葬公司,收購了大概4000家殯儀館,已經有這麼高的壟斷率了,回報率是20%而已。而我們的回報率是400%。而且教會的力量可以提供對市場的製衡。
王牧笛:把目光放在東亞國家,比如韓國。韓國有一句諺語:“不管經濟多麼不景氣,做死人生意沒有賠本的。”即便是這樣的一個國度,也沒有捂盤惜售的現象。因為韓國土地私有,富人有自己的土地。他們死了之後不需要在市場上競爭墓地,在自己家後院就可以埋葬。所以韓國不會有炒高價墓的風氣。
郎鹹平:中國什麼都在炒,炒房、炒股、炒紅木家具、普洱茶,大蒜也炒,現在炒到死人頭上了,炒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