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義診開始(1 / 2)

一行人來到了礦山文化宮,文化宮裏麵的設施跟外麵一樣陳舊,不過可能由於是經常使用的緣故,文化宮裏麵打掃的還算幹淨整潔。

由於這算是沙河鄉最大的建築了,包括鄉『政府』開會以及鄉裏的各種活動都會選擇在這裏舉辦,所以文化宮內的桌椅都是活動的,可以按照需求現場擺放。

不過看著桌椅上斑駁的油漆這些老古董也有些年頭了。

在王琳副院長的指揮之下,來自北方中醫進修學校的學員們迅速的布置著現場。在文化宮的外麵三輛移動式醫療車一字排開,做好了接診的準備。

九點鍾一到,礦山文化宮的大門正式打開,在鄉『政府』工作人員以及衛生院董院長父子的引導之下,患者們依次走了進來。

對於這一次的義診活動,沙河鄉鄉『政府』非常重視,一個多星期之前開始鄉裏的大喇叭就每都宣傳,趙鄉長甚至還派工作人員挨家挨戶的通知。

這樣一個消息對於沙河鄉的居民們來是一個極大的喜訊。這裏太窮了,去醫院看個病,都足以讓這裏的家庭傾家『蕩』產。所以很多人,即使是身體有恙,也都是忍著不去醫院。不是不願清去,是去不起。

現在有這樣一個機會,使得他們能免費的看病,於是有幾百名居民聞訊蜂擁而來。

王琳做出了周密的安排,她從北方中醫進修學校的學員裏選出20個成績最好的學員,讓他們兩人一組接待患者,在初步的對患者的病情作出診斷之後,按照事先的分工,將患者分門別類的引導到將對他們治療的醫生那裏。

多麗絲那裏直接就進行了手術準備。濱海市衛生局這次知道多麗絲要來之後,特地派出工作人員來到沙河鄉協調。衛生局跟某基金會有一個合作的項目,就是對農村的白內障患者進行義診。

聽多麗絲能夠做白內障摘除的手術,他們也很興奮。這一次有幾十名白內障的患者,正好可以借這個機會,由多麗絲主刀。

針對沙河鄉缺醫少『藥』的問題,北方杏林中醫院這一次捐出了價值一千萬人民幣的趾藥』材。

而飛芸『藥』業也聯係了醫『藥』行業的一些同行,向沙河鄉捐助了一批快要到保質期的『藥』品。是快要到保質期,其實還有六個月左右,對使用沒有任何影響。因為這批『藥』也就夠吃一兩個月。之所以捐助這樣的『藥』品,是因為反正這些『藥』品不久之後也將會被銷毀,還不如讓它們物盡其用。

對於這一次義診的原則,羅少飛在開會時就定下了基調,對於患者們的病,如果短時間內能治療好,就直接使用好『藥』,能手術就直接手術,徹底幫他們擺脫病痛折磨。

對於哪些得病已久,難以一次『性』根除的患者,盡量采用那些『藥』『性』平和,成本低的趾藥』和『藥』方。

當然這裏麵最忙的就是羅少飛和卓清穎了,誰讓這些人中隻有他們兩個人會生生之氣呢。這一次也把兩個人累壞了,尤其是卓清穎,她的功力有限,不得不在嘴裏含著羅少飛配置的恢複體力和內力的『藥』丸硬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