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眾將驚懼交加,有意降者,有意抗者,最終李傕叫道:“韓易贅婿賤種欲亡我等,想初平三年時,王允老賊亦是這般。我等舉十餘萬眾齊入長安,斬殺王允,終得不亞太師之權勢也。韓易小兒複起王允老賊之毒心,我等可合兵一處,再建昔日之盛大功績也。”
郭汜亦叫道:“長安、弘農殘破,本不足以養軍,我等可揮兵東向。聽聞韓易治下的豫州之地人口財帛極多,不亞昔日的河南雒陽。隻要我等擊破韓易一軍,中原之地便可任由我等縱橫無忌了。”
西涼眾將齊聲應和,暫且放下各自的恩怨,劫掠弘農郡青壯為卒,複聚兵十五萬,望函穀而來,向雒陽奔去。
韓易屯兵穀城,聞知此消息後,不由眉頭大皺。本來自已在今年初時,聞知長安變亂,就在六月時,暗暗的前來雒陽坐鎮,觀望長安、弘農兩地的消息。
韓易對於漢帝之事,一直把不準方向。不知是迎立為好,還是任其自便為好。不過不管怎樣,漢帝欲要東歸,遲早會東入河南雒陽的。待漢帝前來之後,再見勢行事吧。
所以李、郭二人在年初交兵之時,韓易一直冷眼旁觀,不聞不問。一直到八月間,有河東文醜的消息傳來,說漢帝有意東歸雒陽。韓易恐將與不舍的西涼軍大戰,這才命汝南之兵漸向雒陽城開撥而來。然而大軍剛至,就聽聞西涼軍聚兵十五萬,望雒陽而來的消息。
河南雒陽自初平三年時起,就一直在自已的手中。經過三年多時間的屯田與聚攏百姓,河南雒陽附近此時有百姓三萬家,丁口十七萬之眾。雒陽一地總算是有些生機了,韓易可不欲在雒陽城附近再起戰火,隻得移兵向西,準備與西涼軍決戰。
十二月,西涼軍諸將終於來到了新安、函穀一線。隻是欲要與駐兵穀城的韓易大軍交戰,諸將誰人也不願為先鋒之職。
又停頓了半月時間,當諸將聽聞河東的文醜部已然乘黃河封凍之時渡河至陝縣,斷絕了諸將歸途。汪洋又派遣輕騎至商縣,欲攻武關。韓易更聚潁川、陳留兩地二萬大軍於穀城時,這時才著忙出關,以張濟軍為先鋒,向韓易軍攻來。
穀城西地狹,闊處又被韓易軍占住,隻能排開三萬之軍。而張濟軍恰好三萬,又捉鬮失敗,所以被任為先鋒。張濟令侄兒張繡領兵五千上前挑戰,韓易令高覽領兵出戰。兩軍大戰一場,不分勝負,各自收兵回營。
張濟尋張繡問道:“汝觀韓氏之兵如何?”
張繡拜道:“高覽乃是韓氏名將,麾下之兵自然不差。與我部兵馬隻在伯仲之間罷了。”
張濟搖搖頭道:“高覽在韓征東初期之時,尚算名將。而這幾年間多聞車臘、成齊、車靖、餘化、太史慈、周戈等將之名,就是田棕、王當的擅守之名,老卒黃忠的武勇之名,也不比高覽稍差。能與高覽伯仲又算什麼。”
張繡歎道:“韓氏麾下怎地如此之多的名將矣?我觀西涼軍難以取勝,不如轉投韓氏?以叔父之能,韓明遠應該不會太過為難叔父大人才是。”
張濟沉默了良久,方才說道:“吾老矣,在西涼軍中多年,與眾將關係甚佳,不忍轉投韓征東,複來攻打他們。”
張繡又道:“不若引兵暫回函穀關,取山間小道向宜陽而去。轉道盧氏、武關,取南陽劉表之地自固,再以其地或投韓明遠,或投劉表?”
張濟歎道:“也罷,就如此罷。老了老了,還要當負棄軍私逃之罪名,唉……”
張繡勸道:“李、郭二人暴虐無能,賈先生辛苦維持的大好局麵,被他們弄成了這般,也怪不得叔父大人棄他們私逃了。”
在張繡的勸說下,張濟借口軍糧不濟,退兵返回函穀關中。在新安的李、郭二人沒有反應過來時,棄雜兵,領著萬餘精銳走小道,朝南行,向宜陽而去。轉盧氏、取道武關,攻入了丹水、南鄉等地。
李、郭二人聞訊大驚,然宜陽小道已被張濟軍所斷,追之不及,隻得再令楊奉、董承一軍出戰。楊奉、董承合兵兩萬,又聚張濟所棄的雜兵,共三萬軍出函穀關列陣。
楊奉令手下大將徐晃出戰,韓易再令高覽出戰。兩軍大戰一場,依然不分勝負,各自收兵回營。韓易聽是徐晃,再次思起那身高八尺的彪形大漢。於是令使前往楊奉營中,借召降楊奉之名,密與徐晃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