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雲兄,你為何收拾行李,這是準備遠遊嗎?”定安郡一位中年文士前來看望好友問道。
“慚愧,孔師有邀請,讓小弟我前往周至,擔任教授。”
“起雲兄認為孔師說的是真的嗎?到那裏真的能官升六品,年俸二百貫。”中年文士問道。
“去看看不就知道,反正困居此地多年,一事無成,聽說那位郇陽侯本事通天,說不定就是真的。”
德高望重就是好,孔奇一封信,就能從關中拉起一隻上百人的隊伍,都是飽學之士,隱居市井中。
謝雲對這種大佬的號召力表示羨慕不已,現在的讀書人大多數都是軟硬不吃,自己一個侯爵吃了七八次閉門羹,才能給工科院請來一位先生。
公元369年,晉大司馬桓溫率步騎共五萬大軍,從姑孰(今安徽當塗縣)出發,開始了他人生中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北伐。
這次北伐聲勢浩大,而且戰事進展的異常順利,現在桓溫的大軍高歌猛進,已經打到離鄴城隻有幾十裏的枋頭。
前燕真假,燕帝慕容儁一日三驚,多次提出,還都遼東龍城,放棄河內地區自保,但被慕容垂跟慕容德死諫攔下來。
前秦雖然現在跟東晉是盟友關係,但對這位戰力不俗的盟友,苻堅也感覺壓力山大,畢竟前秦現在國力還不如前燕強。
所以,他便召集滿朝文武,一起商議如何應對這場大戰。
謝雲也收到召命,在跟苻融回長安的路上,他心裏感慨萬千,要變天了。
東晉雖然屬於南方政權,但他跟其他朝代南方政權不一樣的是,他的北境一直在河南附近,最差也穩定在淮河秦嶺一線。
這就讓東晉有機會招募到戰鬥力強悍的北方兵,所以東晉也是南方政權中,北伐次數最多,戰鬥力最強悍的政權。
桓溫大司馬這次北伐,也是最後一次北伐,因為糧道被劫,功虧一簣,撤軍的時候,還被慕容垂擺了一道,設伏大敗,五萬步騎,僅剩萬人。
他這次大敗之後,聲望受損,便想著以換帝來威懾朝野,結果讓自己族叔謝安死命擋住,給耗死了。桓家的時代要結束了,謝家跟王家要崛起了。
枋頭之戰前燕大勝之後,慕容儁跟慕容評就開始自以為是,不修政務,國內政治日益腐敗,還逼走慕容垂,這位猛人馬上就要來投奔苻堅了。
謝雲有些激動,他很想看看這位後燕的建立者長的什麼樣子,是不是真的像野史中記載的那樣,因為騎馬,摔斷了一顆牙。
“小子,你激動什麼?”苻融看著一個人陰笑的謝雲,叮囑道:“這次陛下應該是要召集群臣商議,該不該出兵幫助前燕,畢竟唇亡齒寒,桓溫大軍中謝安也在,你最好不要發表意見,要避嫌,懂嗎?”
也對,自己讚同是對族叔不義,不讚同是對苻堅不忠,謝雲決定現在就把嘴巴丟在半道上。
“賢婿,我閨女在你家過的怎麼樣,老夫今年能當外公嗎?”還沒到皇宮門口,就碰見了老鄧。
“鄧伯伯……”
這話一出口,老鄧馬鞭就甩了過來,還好隻是嚇唬,沒有真的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