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嫂自從來了風陸城,並未因這個地方繁華而露了怯,而是很快就在這個新的地界打出了自己的名號。現在這整條街整個菜市場整個媒人圈,誰不知道祝英嫂啊。
如今段府裏請了專門的廚子和一些下人,祝英嫂榮升為隻用動嘴指揮而不用動手的老媽子,她的時間空閑出一大截,每天除了用老資曆和經驗教育教育新來的下人,幹一些少量的活計,就是挎上菜籃或者針線筐出去幹自己的第二事業。
她幫人調解家庭矛盾,熱心的幫鄰居張羅婚喪嫁娶,給那些嫁不出去姑娘的人家相女婿,幫那些不願娶媳婦的小夥子做思想工作,安慰那些生了這些男女的父母。祝英嫂簡直有點救世主的意思,那些經她幫助過的人提起她都仿佛基督徒說起耶穌,都感謝上蒼賜給了他們這麼一位老媽子。
阻力,祝英嫂至今沒遇到,但她可是遇到了一個和她旗鼓相當的人物,她叫薑嬸,也是一位熱心的老媽子。隻是和祝英嫂那好強的性格不同,薑嬸看起來更懷柔一些,常在日常小事上周濟周圍的人,這附近的孩子,幾乎每一個都吃過薑嬸煮過的雞蛋,薑嬸的對人好似乎已經成了她的本能,她不專愛說媒,但是如果有人家因為婚娶犯了難,她一定會幫忙說和。因為平常給人的印象好,所以周圍的人也信得過她,沒人會相信薑嬸會坑害他們給他們介紹不好的人,事實也確實如此,薑嬸給介紹來的人最最起碼都是人品過得去的。
聽說薑嬸的女兒嫁人了,兒子在外求學,如今薑嬸和老伴兒都在醫院工作。薑嬸年紀大了後工作時間改成了半天,下了班後除了張羅家事就是幫助這些鄰居朋友們。
兩人早聽聞過對方的名聲和事跡,也在菜市場有過一兩次會麵,但是除了默契一笑沒有更深的交流,可這次,她們可要聯起手來了。
祝英嫂最近在幫油鹽店張老板的女兒找女婿,這家女兒漂亮能幹,祝英嫂決定給她找個好的。她多方探訪,最後和正在多方探訪的薑嬸碰到了一處,兩人交換了下信息,簡直覺得這是上天安排給她們的一場聯手機會。
祝英嫂這邊的姑娘薑嬸很滿意,雖然是外地的,但是父母已在風陸城定居,家境也殷實,薑嬸特意去看過一回,許棟的條件這姑娘都滿足。薑嬸手裏的那個小夥祝英嫂也很滿意,如今仁清醫院裏最有前途的醫生,年紀輕輕的就在風陸城置了房產,有才學能吃苦,聽說模樣也好看。唯一遺憾的是沒有照片,因為這個大夫沒照過相,不過依著薑嬸的人品和她走訪探聽來的結果來說,應該是長得不錯的。哪怕長得難看一些,就他那些外在條件,就是祝英嫂聽過的條件最好的人。
這天一早祝英嫂和薑嬸在菜市場見麵,兩人在水蘿卜攤前敲定了見麵時間和地點,吃過早飯,祝英嫂就又去了張家姑娘家裏,而薑嬸怕她們找不到地方,特意跑過來接了,三人手挎著手出了門,路上似有說不完的話。
在別人眼裏,祝英嫂比薑嬸多了一抹悲情色彩,據她所說,她年輕時喪夫,接著又喪女,辛辛苦苦把兒子拉扯大,兒子又離她而去,至今沒有音信,她來風陸城,一方麵也是希望能找到兒子。
說的薑嬸眼裏都含了淚,祝英嫂也是,無論講過多少遍,講到兒子的離去她總是會一把鼻涕一把淚。她拍拍張家姑娘的手,“閨女,知足吧,瞧瞧人家那個醫生,多麼能吃苦會做事,單槍匹馬的來到這裏,幾年置辦下房子,還沒有不良嗜好,這中間該吃了多少苦啊。這樣的年輕人哪兒找去?可不能要那種什麼都幹不了眼高手低的讀書人,就拿我兒子說,從小都是飯做好送到他手裏,辛辛苦苦供他上學,從來不讓他幫著幹粗活,唉,就是這樣把他慣得心比天高,說走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