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如何處置韓煒?(1 / 2)

北軍中侯伏均被斷三指之事,鬧得朝廷沸沸揚揚。輔國將軍,國丈伏完大殿哭訴,要求天子劉協嚴懲韓煒。皇後伏壽也是不依不饒的糾纏劉協,讓他不厭其煩。天子劉協頭大如鬥,夜不能寐。

“這韓煒豈是隨便就能辦的?!”劉協坐在龍榻前,托著腮幫子,自言自語道。

“哼,若是將劉辯的手指砍斷,陛下又待如何?這韓煒,定然要嚴懲!”顯然,伏壽被吵醒了,冷哼一聲,把劉辯抬了出來。

劉協聽罷,怒不可歇。嗬斥道:“放肆,皇兄的名諱豈是你能提及的?!又或者,你那不醒事的兄弟,能跟朕的皇兄相提並論?!你這兄弟仗著你的威風在朕的北軍之中作威作福,以為朕都不知道嗎?再者,處置當朝的衛將軍,你們伏家可做不了主!你能當皇後,朕,也可以廢之!”

對於劉辯,劉協抱有很深的歉意。二人從小朝夕相處,雖然同父異母,但感情比同胞兄弟還親。可惜董卓擅自廢立,李儒鴆殺劉辯,這一切的冤孽讓劉協久久不能釋懷,直到如今。他總以為,是自己害死了哥哥。

本來劉協心情就煩躁,現在伏壽竟然又提起劉辯來,更何況,劉辯已死,還直呼其名。

劉協脾氣在和煦,也不能容忍。

隻見伏壽嚇得瑟瑟發抖,劉協翻身上了龍榻,抱緊了伏壽,從而安慰道:“也罷,是朕嚇著你了。朕,會給你兄弟一個公道的。”

翌日朝會,圍繞伏均斷指一事展開了。

由輔國將軍伏完率先奏本,他依舊是老淚縱橫的痛斥韓煒的惡行。

接著,以司徒王允為首的一黨紛紛上表附議,諸個奏表寫的繪聲繪色,抨擊韓煒行事惡毒,殘害忠良,蔑視天威。

一時間,龍書案上的奏折厚厚的一大摞,都快把劉協擋住了。

劉協一擺手,畢嵐趕緊吩咐兩旁的小太監把這些奏表拿了下去。顯然,劉協一份也不想看。因為這些東西沒有意義,不過是扶漢派對韓煒的口誅筆伐,為的就是要絆倒韓煒,從而獨掌朝政。

反過來看,韓煒也沒有把持朝政。其實劉協對韓煒已經沒有期初那般戒備了,韓煒就是韓煒,絕不會是董卓。韓煒自己呢?也不會向董卓學習。

韓煒心中暗爽一把,竟然跟劉協眨了一下眼。

伏完見狀,跟王允對視一眼。王允搖了搖頭,那意思是不要輕舉妄動。

天子劉協驟然起身,言道:“太尉何在?”

楊彪躬身出班:“老臣在。”

“老太尉總攝天下兵馬,北軍五校出了這麼大事,你可知道?”劉協看著楊彪,正色問道。

“老臣知曉,現有五校尉奏表呈上!”楊彪獻上奏表。

劉協看過五校奏表,眉頭緊鎖。他知道伏均在北軍的行事作風,可絕沒有想到會如此過分。他心中暗道:此事還需從長計議,若辦了韓煒,恐怕北軍嘩變。

想到此處,劉協決定秉公辦理,言道:“此事本欲交由大理寺,可鍾寺丞還要忙於抓捕要犯。既然是皇後之弟,那便交由宗正府辦理吧。”

宗正劉焉即刻出班,恭聲領旨:“臣,領旨。”

宗正,官名。朝廷掌管皇帝親族或外戚勳貴等有關事務之官,為九卿之一。劉焉,字君郎。漢魯恭王劉餘(漢景帝第五子)後裔,正是皇室宗親,而且輩分很高。

此人在皇室之中名望僅次於荊州牧劉表,本來劉協有意讓劉焉出任益州牧,為自己在外掌握一州之地,剛商量沒幾天,便出了這檔子事。無奈,隻有讓劉焉在等些日子了。

散朝之後,劉協召見劉焉,要討論如何處置韓煒一事。

劉協一點也沒有皇帝架子,像是嘮家常一般的說道:“皇叔祖,如今整個長安城都在談論此事。韓孟炎所為,甚是過激,可卻也是替朕分憂了。這伏均也算罪有應得!不過,這韓孟炎當如何處置呀?”